论文封面和格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封面和格式

一、毕业论文正文格式 毕业论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格式打印,凡未按照《毕业论文格式范本》打印的论文,一律不予受理。 ?? 附件:毕业论文正文格式规范参考样本 眷顾·弃绝·超脱 ?(标题用黑体二号)? ——辜鸿铭、鲁迅、林语堂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副标题用楷体四号) 陈占彪 (姓名用仿宋体四号) ? 摘要:(黑体小四号)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知识分子辜鸿铭、鲁迅、林语堂对传统文化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他们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即:眷顾、弃绝、超脱。但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三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名家又有着吾爱吾国、人本主义、反物质主义等相似的文化禀性。这可以使人们管窥出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智识者的角色步步转换的轨迹,即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大夫阶层,到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精英,到以学问为志业的学者。虽然其背后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所支配,但这一趋向却是大体不错的。(楷体五号)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 辜鸿铭;鲁迅;林语堂;价值取向;传统文化;眷顾;弃绝;超脱(关键词3—8个,连排,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楷体五号) ? ? (正文另起一页。正文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阿拉伯数码均用半角,不得用全角阿拉伯数字),由于军事政治上一连串屈辱的失败,使得“中央大国”的迷梦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西方文化——迥异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时也乘势而入。承统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同时又受过西方教育的正规训练,对西方文化的精神底质有着相当精确的把握,那么,在这时,在这批知识分子内心,这两种异质文化的相磨相戛,碰撞冲突,使得他们在对传统文化上主要表现出三种典型的心态或者说倾向,那就是:眷顾、弃绝、超脱,而辜鸿铭、鲁迅、林语堂则正是典型地代表了三种心态。 一、良民主义·吃人·常识(一级标题小4号黑体,段前段后各0.5行) 当然,这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认识是很繁复庞杂的,这里,试图抽出他们对传统文化最有统摄的一面,并为此后论述作一铺垫。 (一)良民主义(二级标题小4号宋体加粗) 我试图以“良民主义”(The Religion Of Good-Citizenship)来概括辜鸿铭对传统文化的看法①。辜所谓的“良民主义”就是注重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自律,并相信道德是调控社会生活乃至国际关系的万能之手。他认为眼下一次欧战的爆发正证明了在西方靠牧师(宗教),及随之的军队和警察来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作是行不通的,只有注重个人苦修和道德自我完善的中华文明才是拯救欧洲精神破产的唯一出路[1]。 1、避免欧洲社会那种以武器对抗武器的局面。(三级标题后面文字连排,不另起一段,字号同正文)辜认为要让人们知道“善”的力量,这也是东西文明分野之所在。儒家文化是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上建立起的,它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份对人的本质天然的自信和与宽厚地亲和着外界的根据,通过品行砥砺来抵御,净化后天恶质的入侵,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形成了中国人的基本国民性格,如,儒雅,敦厚,忠诚,宁静,成熟,谦逊等,造就了中国式的“良民”。而且,“君子”应同时具备“爱心”(sympathy —— 这里译为“爱心”似更妥当)和“才智”(intelligence)这两个要素[2]。其中“爱心”则是来自于“心底和精神的最深处”的。 (以下略) ?? 注释:(四号黑体) ①(五号宋体)笔者认为辜鸿铭的“良民主义”是在所谓“良民宗教”的基础上产生的。辜鸿铭认为,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其“精华”是义与礼,“特别是礼,更为中国文明的精髓”。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世界大战,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参见辜鸿铭著《中国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 [1](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内容之间不加任何空格,圆点用半角状态下的实心圆点)鲁迅.鲁迅文集(第2卷)[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38-41. [2]辜鸿铭.清流传[M].语桥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87-89. [3]冯雪峰:回忆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29-33. [4]鲁迅博物馆编.鲁迅回忆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21-124. [5]尾崎文昭,庄玮.“故乡”的二重性及“希望”的二重性[J].鲁迅研究月刊 ,1990,(03). ? 其他文献标示代码:报纸[N];学位论文[D];论文集[C];论文集中析出文献[A];研究报告[R];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 示例: ? [1]李岚清.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决策过程[N].中国教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