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 第三讲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一、春秋战国的由来 二、春秋战国的年代划分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发展概况 四、春秋战国时代的主要都城 五、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发展特征 六、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因宠信褒 姒,废长立幼,申侯联合北方犬戎攻入镐京,宗 周(镐京)被毁,周平王被迫迁都至成周(雒 邑)。因雒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一般均称东周为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时期的得名:孔子《春秋》                                    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一、春秋战国的由来 战国诸国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春秋的得名:孔子《春秋》    战国的得名: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二 春秋战国的年代划分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前476年~前221年 三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发展概况  政治演变  社会经济形态  科学技术  学术思想  文化与艺术 列国分立、 兼并战争频繁, 社会经济长足进步。  四 春秋战国时代的都城 各国都城 周都城——雒邑 秦国都城——雍(陕西风翔县)、栎阳(陕西临潼武屯乡关庄                           和王宝屯一带) 晋国都城——绛城(山西洪洞县东南故绛城)、新绛(山西侯                       马市) 赵国都城——邯郸 魏国都城——魏邑(山西芮城县北)、霍邑(山西霍县)、大                       梁(河南开封西北) 韩国都城——新郑 郑国都城——新郑 齐国都城——临淄 宋国都城——商丘 鲁国都城——曲阜 楚国都城——郢(湖北江陵纪南城) 燕国都城——武阳(燕下都,河北易县南) 1.燕下都 1.1地理位置     燕下都位于保定市易县城东南,介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西倚太行山,南临易水,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便于防守。 1.2 历史概况   《史记?燕世家》记载,“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燕国原都城在“蓟”,称“上都” ,在今北京一带。到了战国时代,北方的燕国强盛起来,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燕国为应付南方各国,在今河北易县建立了一军事重镇,称为“下都”  燕下都城遗址示意图             燕下都城址平面为一不规整长方形,东西长8300米,南北宽约 4000米,中部南北纵贯一条古河道(运粮河),河东侧有一平行的城垣,从而将故城分为东城(内城)和西城(外廓)两部分。东城平面近似正方,中间偏北处(武阳台北)有一道东西横贯的隔墙,把东城又分成南北两部分。              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功能与性质的巨大转变。这种变革可归纳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和城郭布局的形成两大方面。  筑城运动:两种形式 (1)	绝大部分城池是列国出于攻防的军事目的而修筑的。 (2)	春秋中期以后,卿大夫采邑逐渐突破等级城制的约束,                 采邑逾制筑城。 春秋时期筑城运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旧的宗法等级城制的破 坏,那么战国时期筑城运动则使新的郡县城市体系得以确立。 一破一立,成为这一时期城市转型与发展的主旋律。 城市性质的转变: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王城、相对独立的 诸侯国都、及卿大夫采邑,最终为封建国家的都城及作为其附 属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郡县城所取代。   五、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发展特征 城郭之构:城郭相连的两城制形式 “郭”是宗法等级城市制度的破坏形式。“郭”——“守民”, 首先    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 其次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的增长及大量集中于城市,并且随之 而来的市民社会地位的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其产生 的一大动力。      从三代以宫庙为核心的政治性都邑,到由主要作为政治中心 的城和主要作为经济中心的郭两大部分共同组成城市,这是与 郡县城的出现并列的、标志着春秋战国城市性质转变的最根本 性的要素之一。      城市扩大了,产生了新的功能分区,用地构成发生了变化。 郭中的闾里、特别是“市”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子》中城市规划思想 (1)城市分布密度问题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  ——《管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二单元-第1课-《因地制宜》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句式转换、扩缩句、仿写、关联词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附练习答案 部编版.pdf VIP
 - 雅思阅读配对题1.ppt VIP
 - 2025造价师工程师(一级)-工程计价总版讲义-在线版.pdf VIP
 - 海利普HLP-A系列说明书(中文) 2013-02版.pdf
 - C249126【强化】2024年湖南大学085400电子信息《866数据结构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模考.pdf VIP
 - 3D工程图学(华中科大)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 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2024年国企招聘考试(建筑类综合基础知识)经典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VIP
 - 部编小学语文省级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75).docx VIP
 - 202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