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每月“科学”流言榜(2017年2月)
每月“科学”流言榜(2017年2月)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流言: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
网上视频疯传新买的紫菜“半透明”“嚼不烂”,还有一股“腥臭味”,认为是用黑色塑料袋制作的假紫菜。
真相:单层的紫菜本身就是半透明的,腥臭味也是海产品固有的味道,而嚼不烂有可能是因为紫菜太“老”了——紫菜一般在每年的白露节气开始播苗,管理到位的话,每年可以采收四五茬,其中头水(也就是第一茬)紫菜质量最好,口感最佳,最后一水的紫菜品质最差,口感更韧。
通过泡发和火烧两种方式可以轻易分辨是真紫菜还是塑料袋。真紫菜吸水后会胀大,塑料袋则不会。真紫菜点燃后无味或有淡淡咸味,塑料袋则有刺鼻化学气味。
为验证“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45个紫菜样品和3个塑料薄膜样品进行了鉴别。结果分析显示,从外观看,紫菜和塑料袋断面微观形貌具有明显差异。紫菜的断面结构复杂,两侧分别有两层薄膜,中间夹着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紫菜细胞,而塑料袋的断面结构致密,只有剪切时留下的撕裂痕迹,没有复杂的多级结构。
从光谱图看,不同品牌紫菜样本红外光谱图相似度较高,在1643cm-1和1539cm-1附近具有蛋白特征吸收峰,而塑料袋在以上波段均无特征吸收峰。从成分看,紫菜中都检出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而且含量分布比较集中,并且富集了较高的有机砷、磷和钙元素,含量平均为35.8mg/kg、5989mg/kg和4124mg/kg;在塑料袋中未检出蛋白质和氨基酸,相应的有机砷、磷和钙元素含量分别为1mg/kg、0.05mg/kg和1038mg/kg。有机砷和磷可对紫菜中掺假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有效辨别。
北京市食药监局近三年对紫菜进行抽检的结果显示,目前未发现样本中存在以塑料薄膜制假的现象。
流言:转发立春花就会有好运?
立春那天,朋友圈疯转一张图:“此花今晨开在喜马拉雅山旁,36年开一次,是朋友发来的,叫立春花,也叫幸运花,看到此花的人是幸运的人。送给群里的朋友们看看。”
真相:图中所展示的生物并不是花,也不会在喜马拉雅山旁“开放”,而是一种叫海鳃(Sea Feather)的海底生物,原图由摄影师Gordon J. Bowbrick在2013年拍摄。
海鳃属于动物界-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海鳃目(Pennatulacea),也叫“海笔”,是腔肠动物门珊瑚纲的一目,呈鹅毛形,长十厘米至两米不等,红紫色或浅红色,能发磷光。栖息在海底,主要栖息在中潮区以下的软泥底质,少数在泥沙或纯沙底,栖息时一头扎入泥沙,一头露出,利用过滤水中的营养物质为生,带有触手的水螅体可以捕捉水中的生物为食。海鳃为单体状肉质群体珊瑚,由一个柱状的初级水螅体和其表面的羽状的众多次级个体组成,初级水螅体的下端形成固着在泥沙中的柄。目前已发现约300种类型,例如斯氏棘海鳃、艾氏棘海鳃、海仙人掌等。有的种类的初级水螅体内含有钙质的中轴骨,共肉中含有分散的骨针。海鳃类在前寒武纪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中已出现,至今仍广泛存在。
流言:洗澡时自来水产生氯仿会致癌?
在一篇题为《注意!这两种方式洗澡居然会致癌》的文章中提到:“自来水产生的氯仿是新形态生态杀手,在密闭空间中洗澡愈久,经由呼吸和皮肤吸入的氯仿量愈多,研究称每百万人会有12人因此致癌!”
真相:氯消毒是目前自来水厂最常用的灭菌技术。对于洗澡时散发的氯仿对人体有危害甚至致癌的观点,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毛颖民对北京科技报记者表示:“无论自来水中的氯气浓度还是洗澡时高温蒸发后的氯气浓度,都是相当低的,对人体不构成危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自来水中氯浓度有着严格的标准,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远低于0.5mg/L,三氯甲烷含量要求也要低于0.06mg/L。自来水在出厂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在国家要求的浓度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正规合格自来水厂出来的生活用水都是健康的,因此市民不需要过于敏感。”
该文章指出的另一种自来水洗澡致癌的理由是:“在洗澡时用力地搓洗会致使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日积月累会引发皮肤癌”。人体皮肤表面有一层脂膜,就像一把保护伞,保持人体温度,阻止身体水分过度挥发。洗澡本身会洗去身上的皮脂层,用力地搓洗也自然会加剧皮肤干燥。但是,毛颖民表示,“用力搓洗会造成皮肤感染,甚至导致皮肤癌,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纯属危言耸听。”皮肤癌致病原因多是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质以及电离辐射等,因为洗澡而导致皮肤癌的可能性很小。同时,白色人种由于黑色素较少,他们进行日光浴患皮肤癌的可能性更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