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 檀传宝第一章:德育和德育理论发展.ppt

德育原理 檀传宝第一章:德育和德育理论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育原理 檀传宝第一章:德育和德育理论发展

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发展进程 三、德育理论的主要形态及主要议题 ;一、德育的概念 (一 )德育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德”的本字为“惪”。《说文》 说:“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心,直声。” 《段注》说:“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 谓惠泽使人得之也。” ; 德的对象是道,“道”表示事物运动的规 律和规则,含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们认识了 道,转化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为行为,施 与人,便称之为德;德即所谓善心善行。德 育即育德,是培养人的善心和善行的活动。;中国人信仰什么? 在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 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 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三 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当今中国社会 民众普遍信仰什么呢? ;有信仰 有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有目标, 有足够的幸福感。并对疾苦之人施以关怀, 不贪婪,不做犯法之事。相信世界是有规则 和逻辑的,只有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才能 功德圆满。;没有信仰 曾经友善对人,帮助穷人。但这个残忍的世界 逐渐让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很多人还在剥 夺我生存的权利,生活如此艰难。在困难疾病面 前,我们的信仰如此功利,神化的人或宗教成了最 后一根救命稻草。我拿什么来支撑我的信仰?;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 ——在其位,不谋其政 ——假货、假药泛滥 ——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 ——神医、高人”层出不穷 ——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 ——虚假捐献 ——为富不仁 ——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 ; “德育”一词的由来 “德育”是一个现代词汇,虽然我们经常说原始社会的德育、奴隶社会的德育、封建社会的德育,但是“德育”一词却是出自现代人之口。大约在 18 世纪 70 、 80 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 ; 与康德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使用过“德育”一词,表明西方社会于 18 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德育”这一概念。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常用术语。 ;  “德育”一词于 20 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 年,王国维以“德育”与“智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 1906 年又将“德育”、“智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宗旨。 1912 年,蔡元培在阐述新教育思想时,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其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 ;(二)德育包括些什么 西方: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与宗教 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 狭义:指道德教育 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 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三)德育概念的 “泛化” 原因: 1、传统思想的影响 ——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 ——大学之道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学以俄为师, 1953 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中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的形成及苏维埃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相并列。 1956 年,人教社出版的凯洛夫等四人主编的教育学提到德育包括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法律教育等。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在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 想教育密不可分,学校生活不存在绝对的道 德教育。 ;德育概念 “泛化”的弊端 1、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 2、在理论体系上有严重缺陷。 3、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 4、在实践中让德育难以实现根本目标 5、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 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四)“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守一: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 望多: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等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五)德育过程的理解 1、转化说 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 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 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