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英国卫报推荐的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DOC

英国卫报推荐的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国卫报推荐的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

英国《卫报》英国《卫报》推出了一份荐书榜单,开列了有史以来100种“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 此名单有新意,重视晚近著作,总体偏左,且照顾大众口味,因此有阿伦特争议巨大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而无同一位作者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某些类似榜单上常见的大坏书,如《我的奋斗》,终于不获入选;经济学作品则整体缺失,所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亦付之阙如。 我们地看到,上榜的中国作品两本,一老一新。老作者是孙子,新著则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曹锦清之《黄河边的中国》。 《卫报》为英国自由派精英知识分子的重地,图书版面丰富,尤具国际视野,因而此榜值得一读。它或可引为参考,协助读者制定专属的阅读计划。 书名加星者,依目前所掌握的不完整讯息,为尚无中译本出版者,共33种(33%)。各分类以汉语拼音的音序排列,并附列已有中译本数字与总数之比,具体书目则依出版年代之先后排列。对中国读者可能不熟悉的少量作品,方括号内略作简注。书名原文可在《卫报》网站寻得。环境(1/2) 《寂静的春天》(1962),蕾切尔·卡森 《盖娅的复仇》*(1979), 詹姆斯·拉夫洛克 回忆录(8/11) 《忏悔录》(1782),让-雅克·卢梭 《美国奴隶道格拉斯自述》(1845),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狱中记》(《自深深处》,1905), 奥斯卡·王尔德 《智慧七柱》(1922),TE·劳伦斯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1927),圣雄甘地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1938), 乔治·奥威尔 《安妮日记》(1947),安妮·弗兰克 《说吧,记忆》(195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死了的人》*(1971),沃莱·索因卡 [尼日利亚内战期间,索因卡被诬指特务,坐监近两年。此为狱中经历。] 《周期表》*(1975),普里莫·莱维 [人生回忆,以集中营经历为重。] 《坏血》*(2000),洛娜·萨奇 [家庭不和的种子势必对你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产生悲剧性影响。] 科学(5/5) 《物种起源》(1859),查理·达尔文 《物理定律的本性》(1965), 理查德·费曼 《双螺旋》(1968),詹姆斯·沃森 《自私的基因》(1976),理查德·道金斯 《时间简史》(1988),斯蒂芬·霍金 历史(5/11) 《历史》(约公元前400年),希罗多德 《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 爱德华·吉本 《英格兰史》*(1848), 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3), 汉娜·阿伦特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 EP·汤普森 《魂断伤膝涧》*(1970),迪·布朗 [以北美印第安人的视角重视审视西部拓荒史。] 《艰难时世:大萧条口述史》* (1970),斯塔兹·特克尔 《伊朗王中王》*(1982),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世界史》 (1994),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我们想通知你明天我们就要和家人一起被杀死》*(1999), 菲利普·古列维奇 [对卢旺达大屠杀及国际干预失败的记录。] 《战后》(2005),托尼·朱特 [林骧华等17人合译之中文版作《战后欧洲史》] 旅行(3/9) 《伊本·白图泰游记》(1355), 伊本·白图泰 《傻子出国记》(1869),马克·吐温 《黑羊与灰鹰》*(1941), 丽贝卡·威斯特 [南斯拉夫六周纪行。巴尔干历史与民族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出版时正值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威女士题记:“献给我在南斯拉夫的朋友,他们现已尽数死难或为奴。”企鹅新版长达1100页,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作序。] 《威尼斯》*(1960),詹·莫里斯 [对水城艺术、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另类但多识的导览。] 《良辰天赐》*(1977), 帕特里克·利·弗莫尔 [回忆作者年轻时的徒步欧陆游——从荷兰角到君士坦丁堡。此为首卷。] 《多瑙河》*(1986),克劳迪奥·马格里斯 [从源头沿多瑙河一路入海,思考历史和文学,采录轶闻。] 《黄河边的中国》(1995),曹锦清 《土星的光环》*(1995), WG·西博尔德 [东安格利亚的一次短行变成了对无常与死亡的忧郁冥想。] 《航向朱诺》*(2000),乔纳森·拉班 [驾帆船从西雅图驶向阿拉斯加,沿途考察土著艺术,兼及对个人生活的深思与想像。] 社会(10/13) 《妇人城》(1405),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中译本作《妇女城》,专为女性营造一座理想化的美德城,男子皆不得入内。城中众女无分长幼贵贱,均不婚不育,无夫无父,无子无女。] 《愚人颂》(1511),伊拉斯谟 《哲学通信》(1734),伏尔泰 《自杀论》(1897),埃米尔·涂尔干 《经济与社会》(1922),马克斯·韦伯 《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 弗吉尼娅·伍尔夫 《让我们称颂名人》*(1941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