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基于协同发展视角.pdf

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基于协同发展视角.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8卷第4期 地域研究与开发 V01.28No.4 AREAL 2009年8月 RESEARCHANDDEVELt0PMENT Aug.20019 城市旅游核心一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基于协同发展视角 卞显红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 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交通服务价格与服务次数、城市居 民居址到RBD与到城市旅游边缘区的距离、城市人口等因素对城市旅游核心一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并指出上海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为: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资源的空间互 补特性、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络的 建设及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的增加等。 关键词:大城市;旅游核心一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3.2363(2009)04.0067.05 小萌(2004)对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分 1 引言 析表明:乡村旅游地在大、中城市周围的分布总体上呈 距离衰减趋势(除r在开始的30km内),即与城市的距 汪宇明(2002)…,谢元鲁(2003)旧1,张河清、成红波 离越远,乡村旅游地分布越少;84%的旅游地集中在距 (2加5)1,翁瑾、杨开忠(2005)H’,卞显红、王苏洁 城市100km范围内¨…。严春艳、甘巧林(2003)对广东 (2006)”1,史春云、张捷等(2007)胪o,吴信值、黄翔等 省的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 (2008)07j等国内学者对旅游核心一边缘李问结构进行了 作者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o列及儆um与 分析。Pearce(1995)对带状旅游核心一边缘空间结构进 行了分析,把旅游核心区域分为一级与二级两个等级, 并把沿一级与二级旅游核心而环绕形成的边缘区域由 模式¨“,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 内及外依次分为一级至四级4个旅游带,并对旅游度假 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 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胜地的等级进行了分析¨1。Weaver(1998)分析了客观 存在核心-边缘关系的主岛屿与从属岛屿在旅游发展过 2影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程中旅游发展对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影响一1。Pa. 假定大城市旅游空间为线性空间模式(图1),中间 patheodomu(2004)从旅游流角度探讨了区域旅游核心一 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GIadstone与Fainstein部分为城市旅游核心区域,居住着城区居民(包括城区 (2001)认为旅游活动在空间上分布极端不均衡,旅游业旅游从业者),两端部分为城市旅游边缘区域(城郊区 趋向于在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并以纽约与洛杉矶两大旅 域),居住着城郊居民(包括城郊旅游从业者);RBD(nec·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