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景与写人作文应多角度多侧面
“写景的多角度”与“写人的多侧面”,当属于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丰富”,要使自己的作文尤其是记叙类文章“丰富”,就有必要在阅读中学习,不仅是白话文,哪怕是文言文也不可放过。为了强调后者,本文举例都是文言文。
一、写景的多角度——让山水景物千姿百态
要使山水风景描写丰富细腻,具有立体感,就要注意多角度。这里的“角度”既指观察点和观察角度,又指写法角度,从空间方位来说,有远与近、高与低、上与下、前与后、外与内、先中间后左右等;从观察角度来说,有俯与仰、正与侧等;从写法角度来说,包括全景、中景、特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多感觉(视、听、嗅、触、味等)结合,其他还包括光线、色彩的明暗等。在写景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改变观察点和观察角度,调用多种写法进行描绘,把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方面《过小孤山大孤山》特别突出,先看写“烽火矶”: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这里有舟中的远望:山峰高耸。
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和别的石头不相同。
还有“孤石”特写镜头:(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罗络在它上面,就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写“烽火矶”的“山”与“石”,有形有色,富有美感。
再看写“小孤山”: 一品江山 HYPERLINK /view-49/ /view-49/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 HYPERLINK /view/30465.htm \t _blank 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 HYPERLINK /view/55380.htm \t _blank 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又有别祠在 HYPERLINK /view/4693817.htm \t _blank 澎浪矶,属 HYPERLINK /view/436957.htm \t _blank 江州 HYPERLINK /view/743755.htm \t _blank 彭泽县,三面 HYPERLINK /view/245390.htm \t _blank 临江,倒影水中,亦占 HYPERLINK /view/1717362.htm \t _blank 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 HYPERLINK /view/164297.htm \t _blank 彭泽、都昌诸山,烟雨 HYPERLINK /view/844153.htm \t _blank 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HYPERLINK /view/429059.htm \t _blank 方立庙门,有 HYPERLINK /view/1394610.htm \t _blank 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这里有“自数十里之外望之”的远望: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
是一种“远观取其势”的形体透视。把小孤山“拔江而起”的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愈近愈秀”的近观:愈秀
采取的移步换形的空间透视,对小孤山产生“愈近愈秀”的感受。空间距离的的变化对景物色彩起着或晦或明的作用。
陆游把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结合起来,让所描绘的景物形体和色彩随着距离的移动产生了无穷的变幻。
有“冬夏晴雨”不同时刻的变化:姿态万变,信造化之 HYPERLINK /view/30465.htm \t _blank 尤物也
陆游由远观近望之景迁想到他日之姿,生发出小孤山在““冬夏晴雨”中“姿态万变”的景外之趣、景外之情。
还有近观仰望:祠宇极于荒残
近观仰望,让小孤山呈现出更为清晰的状态,连山上祠宇的荒残程度也能分辨得出。
还有视线的远伸与俯视: HYPERLINK /view/4693817.htm \t _blank 澎浪矶,属 HYPERLINK /view/436957.htm \t _blank 江州 HYPERLINK /view/743755.htm \t _blank 彭泽县,三面 HYPERLINK /view/245390.htm \t _blank 临江,倒影水中,亦占 HYPERLINK /view/1717362.htm \t _blank 一山之胜。
这里“远伸”将眼光由小孤山祠宇引向 HYPERLINK /view/4693817.htm \t _blank 澎浪矶别祠,俯视它在水中的倒影,化实景为虚景。
傍晚时分,陆游又冒着微雨登临小孤山,登高远眺,视野更加开阔:南望 HYPERL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西文化基本差异.doc
- 九年级 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 讲.doc
-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内切圆2.ppt
- 乘法初步认识_梁艳萍.doc
- 九年级数学上册 3.3.1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讲学稿(无答案)苏科版.doc
- 九年级数学上册《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第1课时)》学案.doc
- 九年级数学上册《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第5课时)》学案.doc
- 九年级数学上册《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第8课时)》学案.doc
- 九年级数学上册: 32.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及其证明同步练习 冀教版.doc
-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数据离散程度教学案 苏科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