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里哲学道理.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小故事里哲学道理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名将叫赵奢,他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起用兵之道来总是滔滔不绝,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了。 有一次,他和父亲赵奢谈论起指挥作战的事情来,父亲也讲不过他,可也不夸奖他水平高。赵括的母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问赵奢,这到底是为什么。赵奢担忧地说:“打仗,是一件最复杂、最危险的事,而赵括却把指挥战争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将来不叫他带兵也就算了,如果要让他带兵打仗,那么赵国的军队必定会全军覆没。” 后来,赵奢死了。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孝成王以廉颇为将会战于长平。初战几次,赵军连连失利,廉颇便及时改变策略,修筑工事,坚守不动。这场战争一拖就是三年时间,秦军给养困难,有些慌乱了,便派人混入赵国,使用反间计,散布流言蜚语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当大将。” 谣言传到皇宫,赵孝成王信以为真,便想撤换廉颇起用赵括。身患重病的蔺相如听说后,连忙苦苦地劝赵王千万不要换廉颇用赵括,赵括的母亲想到赵奢生前的嘱咐,也上书赵王,说赵括只会空谈,不知爱惜士兵,没有作战经验,不能委派重任。但赵王就是不听,撤回廉颇,任用赵括做了大将军。 赵括一到前线,就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法,并撤掉了一大批军官。秦国的将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就在一天夜里派出一支骑兵去偷袭赵营,随后又假装败退,并趁机切断了赵括的粮道。 赵括不知虚实,带兵就追。白起乘势把赵军拦腰切分两半。就这样:赵军被围困了四十多天,实在饿得不行了,赵括就亲自带领一支精锐的部队出营与秦军拼杀,结果中箭死亡,赵军顿时大乱,四十多万士兵投降了秦军。 第二年,秦国的军队就打到了邯郸,赵国差一点就要亡国。后来,还是靠楚国和魏国的救援,才算解围。 为此,明朝有个翰林学士叫刘三吾,专门写诗讽刺赵括,说道:“朝野犹夸纸上兵。” 成语“纸上谈兵”比喻只会死啃书本,夸夸其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成语故事重在告诉人们,赵括虽身在军中,但心在书上,他只知道照搬书本而无视客观实际,导致了主观和客观相分裂,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相脱离,这样哪有不失败的呢?打仗如此,平时工作也如此,切忌空谈理论,因为那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道听途说 艾子和毛空是邻居。艾子是个学者,门下有不少学生。毛空则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毛空不佩服艾子有学问,尤其看不起艾子给门徒讲学。他弄不懂艾子讲的知识有什么用处,既不能拿到集市上去换米,又当不了官。在毛空看来,艾子是大傻瓜,而他的那些学生们则是一群小傻瓜。所以,毛空始终认为,他比艾子知识的事情多,见解也比艾子高明。他总想找机会,告诉一些艾子所不知道的事情,让艾子知道,我毛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一天,毛空在路上听到有人闲聊,他觉得是个大新闻,他断定,艾子一定不知道,便急急忙忙地到艾子面前炫耀说:“你听说过吗?一只鸭子一次下了二百个蛋。” 艾子说:“我不知道你说的鸭子究竟有多大?” 毛空歪着头,非常认真地说:“鸭子大小和下蛋多少有什么关系。马的个头不小,可是一个蛋也下不出来。” 艾子说:“二百个鸭蛋放在一起,会比鸭子大得多。我不明白,这些蛋在没下出来之前是放在哪儿呢?” 毛空不服气地说:“这还用问吗?当然在鸭子的肚子里。” 艾子说:“鸭子的肚子能装得下二百个蛋吗?” 毛空说:“那么是两只鸭子下的,你相信了吗?” 艾子说:“两只鸭子也绝对不行。” 毛空说:“好吧,那就三只鸭子下了二百个蛋,总可以了吧。” 艾子还是摇头。毛空一直说到十只鸭子,艾子仍然不信。 毛空又说:“还有件新鲜事,你一定没见过,天上掉下一块三十丈长、二十丈宽的肉。” 艾子问:“你说什么动物的肉会有这么大?” 毛空说:“那就是二十丈长,十丈宽吧!” 艾子说:“这么大一块肉比十头牛还大,这究竟是什么肉呢?” 毛空说:“你太少见多怪了,我说的都是真事。” 艾子说:“你告诉我,鸭子是谁家的,肉掉在什么地方?” 毛空说:“我是半路上听人说的,没回家就先来告诉了你。” 后来,艾子告诉他的学生,千万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成语“道听途说”的意思,就是宣扬毫无事实依据的传闻,这些传闻多数是荒谬错误的。 由此可见,“道听途说”这句成语原来的意思有两方面:不但胡乱听来,而且还胡乱传播。但我们现在引用它时,只着重于“道听”二字,至于“途说”也被理解为“在途中听人所说”,这同“道听”是一个意思了。因为这些传闻不是以自己的实践和可靠的经验材料为基础的,不加分析地听了,又不加分析地讲给别人听,会造成误导,产生不良的后果。 这个故事,既讲重证据、重实践,又讲“听”与说的辩证关系,颇富哲理性。 自荐 春秋时期,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二五七年),当秦兵包围赵都邯郸、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候,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援兵。 平原君决定在门下食客中,挑选出二十名能文能武的得力人员同去。可是选来选去,尚缺一人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