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

第四章;概述;第一节 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一、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人。家世寒微,祖父由“小贾”而致富,其兄长以经商为业,故其有诗文对商人善牟利颇表赞许。弘治六年中进士,为官刚劲正直,敢于同权宦、皇戚作对,以至屡次入狱,后又参与弹劾宦官刘瑾的活动,几度下狱。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上书孝宗皇帝,历数皇后之父张鹤龄之罪被抓,差点为此送命,出狱后街遇张氏,仍痛加斥骂,用马鞭击落张氏两颗牙齿,足见其性格之刚直。有《空同集》。 ;(一)李梦阳的理论主张: 1.他对宋人抨击甚烈。他认为宋“无诗”而且“古之文废”,其根源是理学。 2.李梦阳论文又重视表现真情,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并认为《琐南枝》之类民歌才是文人应学习的对象,并说:“予之诗非真也,王子(叔武)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诗集自序》) ;3.李梦阳论文还讲求格调。“格” 就是“体”,他认为,各种诗、文体格,凡最早出现的,总是最完美的。所以,诗歌方面,主张古体以汉魏为楷模,近体以盛唐为榜样;散文方面,则推崇秦汉。“调”主要指诗歌音调的和谐完美。 4.他还注重文章的法度,如《再与何氏书》中说:“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必一虚,叠景者必二。”等等。 ;(二)影响:李梦阳发起的文学复古运动有力扭转了当时的文学风气。《四库提要》称:“学者翕然宗之,文体一变。”袁宏道也说:“草昧推何李,尔雅良足师。” 虽从整体上说,李梦阳的创作并不能完全实现他的主张,但一些优秀的作品写得雄浑豪壮,可以看出其所追求的高格究竟何指。如《秋望》诗:“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他有些诗写的感情极为真挚,写出了以前诗歌中较少见到的内容,如悼亡妻的《结肠篇》:“言乖意违时反唇,妾匪无忤君多嗔。中肠诘曲难为辞,生既难明死讵知?” 此诗借妻子口吻,写出夫妻生活中的隔阂,真实地描写了妇女在情感上的要求与遗憾。 李梦阳的散文,在当时也树立了一种新的范式。如《梅山先生墓志铭》。;(三)李梦阳复古主张的局限: 1.他企图用“复古”来廓清“台阁体”流弊,并提出比较好的切合实际的主张,但也给文坛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惟古是尚:“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集》)。 2. 他主张模拟古人,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眼,“文必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答周子书》)难免因复古而泥古。 ;3.在诗与现实关系上,李梦阳虽然提出“诗者,感物造端者也”的较好观点,但由于他把古人的作品看作完美无缺的最高准则,故多有笑他“模拟剽窃,得史迁、少陵之似而失其真”,就连何景明也批判他尺尺寸寸模拟古人,有若古人“影子”,不能“舍筏以登岸”,“自创一堂室,开一户牖,成一家之言”(《与李空同论诗书》)。;二、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等人一同倡言文学复古,成为“前七子”的主脑人物之一。有《大复集》。 ;理论主张:何景明曾与李梦阳就文学复古的问题发生争论。但二人在提倡复古的基本立场上并无歧异,何氏有些言论同样很偏激,如《杂言十首》所谓“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不过,何景明不像李梦阳那样主张“尺寸古法”,而提出“舍筏登岸”(《与李空同论诗书》)之说,强调学古为手段,目的在于独创。这种分歧的产生,盖与二人美学趣尚不同有关。何景明的创作风貌,更多地趋向于俊逸秀丽一路,所以一味拘守“古法”,追仿古人的“格调”,是他不能接受的。 ;何景明的创作以揭露政治现实为题材,表达其强烈的干预时事倾向。如《东门赋》,写一对“少小结发”夫妇,濒于饿死之际,展开一场“辩说”。丈夫劝妻另觅生路,妻宁愿与他一起饿死,不愿成为不“从义”的“污人”。丈夫严厉责备:“言乃执古!死生亦大,尔何良苦。死为王侯,不如生为奴虏;朱棺而葬,不如生处蓬户。生尚有期,死即长腐。潜寐黄泉,美谥何补!”丈夫忍泪而去,不再回首。作者针对的正是宋儒“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人性的教条。在提倡贞节的明代,本篇反映出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向。;何景明也接受了“真诗在民间”主张。他在正德初年出使南方期间所作的《罗女曲》堪称佳作: 罗女年十五,自矜好颜色。山叶杂山花,插髻当首饰。蛮方立门户,男女多生涯。昨闻城中市,女出男在家。上市买黄丝,染缉作花布。裙短衫袖长,不惜双脚露。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我歌连臂曲,曲罢动郎情。动郎情,与即匹。生女复长男,三年始同室。 作者以赞赏的心情、明朗的色调描写了在“蛮方”所见一个少女的形象,从罗女装束、日常生活到她同情郎的自由、美好的结合,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