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pdfVIP

“那”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114期) ·107· 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 “那文 吕俊彪兰天术 【摘要】在我国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以“那”(或“纳”)字命名的村寨,形 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那”地名圈。生活在“那”地名圈的族群,以壮侗语族诸民族为主体。这些族群在 语言上有着自成一体的稻作农业词汇,在经济上形成了以“那”为本的生计方式,其传统社会组织与 “那”紧密相依。风俗习俗因“那”而生。而其祈“那”生息的民间信仰,则蕴舍了当地人对天、地、 人和谐共处的热切期待。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越来 越多新生代居民向城市迁移并视城市生活为其追逐的终极目标,“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 的冲击。 【关键词】“那”文化;城市化;文化传承 【作者】吕俊彪,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兰天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 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4一0107—007 THESoCLkLREPREsENTATIONoF‘NA’CULTURE THE AND PREDICANⅡ£NTOFITS INHERrIANCEATPRESENT LV Ti铷【Ishll JⅧnbiao,Lan Sout|IChina明dSoutllwest A陋由麓ct:In C王lina嬲weU酗SoutIle鹊t Asia,tIle陀distributesmany、,iUa- tllat吐le n锄es蚰ln稍tllchar∞ter‘Na’ a cimleof ges pl∞e (那)叫‘Na’ (纳)f0瑚lIl撕nguniqIle witIlin“s oftlle etIlnic circle黜mainly ‘Na’(那)pl龇es.强epe叩leliving c咖p0鸵d zhu粕g—Dong holda∞lf—contained0f rice 0f aboutintems gmups.nese伊oups systemvocabulary l柚gIlages,锄d e唧tlleir te舢of social H、riIlgbasedon‘Na’(那)ineconomy,.皿eir砌tional org蚰i刎。鹏depend fmm localfol】【beliefs on‘Na’(那)closely.rIkcusto眦generatetlle‘Na’(那).The pnIying‘Na’ a keen ofh锄noni叽s tll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