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北京语文一模各区语文试题之现代文阅读
1 海淀区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草莓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但长期以来价格较高,尤其是春节期间提前上市的就更贵了。草莓的价格不菲有很多原因,除去人力、大棚、育苗等常规成本,还有经过土壤熏蒸等特殊环节带来的成本。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同一块土地种植草莓三年后,再种时植株便不易成活,这就需要换一块土地,重新搭大棚、做土壤熏蒸等前期准备,成本自然就会增加。
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生物学上称为“连作”。像草莓这样在同一块土地连作时出现植株成活率、品质、产量降低的现象,叫“连作障碍”。
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多数植物对营养物质具有选择性,连作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但这可以通过选择性施肥来弥补。除此以外,作物不能连作的原因还有:化学危害,微生物危害与虫害。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与虫害产生的原因都是由于它们对某种农作物具有专一性,连作导致它们极剧繁殖,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然而,化学危害的问题,则是作物“自作孽”了。某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代谢出一些自毒性物质,从而抑制了下一年该种作物过度生长,生物学上称为自毒作用。因自毒作用产生连作障碍而造成产量过低的作物有草莓、人参和三七。
关于自毒作用,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它是化感作用的特殊类型。所谓化感作用,实际上是植物间以及微生物间关乎生存的一种手段。因为想要在生存中占据主动,就必须让别人退出竞争舞台,利用自身代谢出的化学物质作武器是一种常见手段。这种抑制性的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例如燕麦和小麦之间就存在竞争,燕麦可以释放莨菪亭等化学物质抑制小麦的生长。
这样看来,作物们似乎应当选择对其它物种有抑制作用而对本体有促进作用的化学物质才是最智慧的做法,但作物们有时也会把化感作用的枪头指向自身。有的作物在成长过程中会分泌有毒的化学物质,通过影响下一代的发育来抑制过度生长,从而避免了因环境和资源无法承载而造成的物种灭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作物的自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自然界中,生长过草莓的土壤,会富含草莓的自毒性物质羟基苯甲酸,由于它的作用,草莓生长分布会相对分散,使其在某一地区内不会因密度过大而影响繁殖和生存。这样看来,通过大棚人工种植草莓就需要避免这种现象,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现在已经有一些新的技术可以支持草莓连作八年以上。例如提高土壤的碳含量,从而增加土壤中的菌落数目,以便更有效地分解自毒物质。当然目前这些做法的成本也不低。另外,草莓果实柔软,不易储存,运输、销售中折耗很大,所以草莓的价格也就依然保持在高位上。
(取材于《草莓为何如此金贵》)
16. 根据文意,以下不属于“草莓价格贵”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 种植草莓要经过土壤熏蒸等特殊环节。
B. 草莓分解自毒物质的能力不强。
C. 支持草莓连作的技术成本高。
D. 草莓不易储存,带来运输、销售成本增加。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生物学上的连作障碍,削弱了某一区域中单一植物的生长优势。
B. 选择性施肥可以消除由于营养物质缺乏、微生物造成的连作障碍。
C. 燕麦和小麦之间存在竞争的例子,证明化感作用的抑制性作用普遍存在。
D. 具有化感作用的作物通过自毒抑制了生存竞争中其它作物的生长。
E. 通过大棚密集种植来增产,会加剧草莓自毒性物质带来的不利影响。
18. 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说明“自毒作用”与“自疏现象”的异同。(4分)
同一只青蛙生出的年龄相等、共同生活的蝌蚪,在数量过多、密集过高时,发育较早、体型较大的蝌蚪会释放出有毒的化学物质,毒死同群中较小的、发育较晚的蝌蚪,从而保证自身的生存,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自疏现象。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