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复习之断句、翻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高考语文复习之断句、翻译

高三文言断句 【考点】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它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这同时也是今年我省高考的考查点。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 先读,后断,再检查。 读全文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边看边断,看完了文段,断句也结束了。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大意,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因此,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十则) 答案:“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就断错了。 应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垓下之战》) 答案:“辟易”是连绵词,当退避讲,不能拆开。这里却误为单音词,将其理解为受惊逃避的意思,并把“易”字属下就错了。 应为: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04高考北京卷) 答案:亡,走失。而,连接“亡”和“入”。 应为: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据修辞 古人行文同样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也能较好地断句。 晓语法 给文言句子断句,要懂得文言的语法知识,特别要注意古人的语言习惯,如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分清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准确掌握文言活用现象;了解古人表意多用单音节词等,断句就容易得多了。 看引语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言”等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在其后断开。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回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准确断句。 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句式也可帮助我们断句。同时,记住常见的文言固定结构,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不要把它们拆散,减少断句失误。 明常识 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官职、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若出现人名、字号、时间、地点、年号、官职名、朝代名、事物名等专用词,可借助这些专用词进行断句,断句时不要把他们断开了。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07北京)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 五、掌握操作步骤: 第一步:将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回到原文段中,联系中心内容,注意前后文联系,认真加以推测。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来翻译文言句 第二步:默读原文,确定译点(文言句式和重要实、虚词),逐词解释,再将翻译连缀成文 第三步:通读译文,求其连贯,减少疏漏。 文言翻译口诀 文言翻译,遵其顺序。诵读全文,浏览大体。 句不离段,词不脱句。难解句子,斟酌损益。 详审语境,探究语气。省略词语,适当补齐。 遇有倒装,调整语序。官名人名,不必翻译。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随文解意。 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特征断句。 对照原文,力求直译。委婉修辞,酌情意译。 字词句篇,贯通一气。翻译完毕,复查仔细。 2.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例1: 郑 人 使 我 掌 其 北门 之 管。 │ │ │ │ │ │ │ │ │ 郑国人 让 我 掌管 他们的 北门 的 钥匙。 例1: 赵惠文王五十六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