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工业园区道路网络优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园区道路网络优化研究 ——以苏州市工业园区为例 纪魁 马健霄 李铭 【摘要】随着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原始的大尺度路网已经不能满足用地规划和交通增长带来的需求, “宜居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对路网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苏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路网 提出了明确道路功能、改善交叉口通行能力、设置二次行人过街、加密路网、道路路权分配优化和组织单 向交通的优化建议,以交通模型对优化后路网进行测试,优化方案对于园区道路运行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改 善作用。文章对园区路网研究提出优化建议,期望能够对园区交通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为其他园区路网 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园区;道路网络;路网优化 1 基于出行成本比较的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竞争的判别模型 1.1 引言 20 世纪 70 年代末,深圳创办蛇口工业区,拉开了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的大幕,截至 2012 年末,国内已建成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 15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 105 个[1] 。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甚至会成为区域的 形象工程。伴随着园区经济的发展,园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和游客,由“吸引交通”转为 “治理交通”,对于园区内部的道路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苏州市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规划面积 278 平方公里,中新区 建设较为完善,随着越来越多人口的涌入, 传统的工业园区需要逐渐向“宜居园区”、“智 慧园区”转型,其内部路网面临新的挑战:大尺度的路网导致行人过街困难重重;低密度的 路网使得无线全面覆盖成为难题,园区道路网规划的不完善成为制约其有序发展的瓶颈。本 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对其道路网络进行优化研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为其他 园区路网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园区路网问题分析 从全市范围看,苏州市以“井字加环”快速路为骨架,“八横八纵”的主干路框架体系。 该路网格局有效连接园区、吴中、新区与相城等主要发展区,并对古城形成较好的保护。 工业园区位于苏州东部,骨架路网建设基本成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骨架网络,“两横 1      两纵”的快速路网中娄江大道(园区界-星湖街)、独墅湖大道(园区界-星湖街)、东环路已 经建设,娄江大道东延、星华街在建;湖西 CBD 和湖东CWD道路建设标准较高。但是和很多 园区一样,前期由于以工业用地为主,道路建设尺度较大,园区现状已建道路总长度约 850 [2] 公里,路网密度为 4.17公里/平方公里 。 图 1 园区现状路网图 经历了“吸引交通”、“吸引投资”之后,目前园区进入了“治理交通”、“产业转型”的 新阶段。分析现状路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等级结构不合理 同很多园区一样,苏州工业园区前期注重主要道路建设,导致主干路网密集,次干路、 支路偏少,路网级配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为 1::1.16:1.13,与规范值相差较多。等级 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微循环不畅,交通向主干路聚集,发生交通拥堵。 (2)道路交通功能紊乱 对于主次干路仅做规划层面等级的区别,而没有实质的在沿线开口、车行速度、过街间 距等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导致道路实际使用功能与规划功能不一致。长距离交通与短距离 交通重叠;快速交通流与普通交通流重叠;过境交通穿越城市道路等问题,降低居民出行安 全感,同时混行交通使得城市交通控制系统难以奏效,路网整体性功效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3)道路资源分配向小汽车倾斜严重 小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