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原识别阶段
C1活化的条件 只能与IgM的CH3或IgG亚类(IgG1、 IgG2、 IgG3)的CH2结合 每一个C1q分子须同时与2个以上免疫球蛋白的Fc段结合 CD4+/CD8+T细胞的增殖分化 扩增相 收缩相 记忆相 常见变应原 药物、血清 花粉、尘螨、动物毛屑 鱼、虾、蟹、蛋、乳类 临床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免疫复合物沉积原因 量过大 未能及时清除 补体障碍 吞噬细胞障碍 局部血管高压与涡流 组织局部易沉积 血管通透性增加 临床常见疾病 血清病 肾小球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常见疾病 感染性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ICE:半胱氨酸蛋白酶 肥大细胞释放的过敏介质 血管活性胺类 组织胺、 血清素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 白三烯、 前列腺素 羟基化磷脂衍生物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炎性蛋白与多肽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 激肽原酶 蛋白多糖 硫酸软骨素、肝素 组织胺受体的分布与作用 受体类型 作用组织 作用类型 临床表现 收缩 舒张 H1 呼吸道平滑肌 + 哮喘 消化道平滑肌 + 腹泻、呕吐 血管内皮细胞 + 水肿 H2 血管平滑肌 + 休克 Ⅱ型超敏反应机制 1、抗细胞膜抗体的形成: 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 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的共同抗原 修饰性自身抗原 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2、抗细胞膜抗体的损伤作用: 抗体介导的吞噬调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补体激活 ADCC 抗原 Fc受体 吞噬细胞 抗体的促吞噬作用 抗体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机制 Ⅲ型超敏反应机制 1、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 2、沉积免疫复合物的致病作用 C3b C567 C3a C5a 增强吞噬作用 炎症趋化作用 过敏毒素作用 激活补体 血管内皮间隙增大 血管通透性增高 中性粒细胞浸润 吞噬免疫复合物并释放溶酶体酶 组织消化 纤维素样坏死 血管炎 Ⅳ型超敏反应机制 1、CD4+T细胞形成的免疫损伤 2、CD8+T细胞形成的免疫损伤 发生机制 TDTH 抗原肽 靶组织 细胞因子(IL-2、TNF、IFN-?)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机制 活化巨噬细胞 未活化ICE 活化ICE ICE底物 P34cdc2 (凋亡) FasL基因 FasL Fas TCR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机制 穿孔素 粒酶 Tc 靶细胞 本章小结 1、免疫应答的概念与特点 2、固有免疫应答的过程与机制 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与机制 4、免疫损伤与超敏反应 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 A、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 B、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 C、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D、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 E、不需要CD4分子的参与 B 答案 T细胞活化的第 I 信号来自 A、CD4与MHC I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CD8与MHC 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D、抗原肽-MHC与TCR/CD3间的相互作用 E、CD80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D 答案 再次应答时,抗体形成的特征是 A、IgM显著增高 B、IgG显著增高 C、IgA显著增高 D、抗体特异性改变 E、抗体亲和力下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