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6年一模 北京 高三语文文言文
(东城)
二、本大题共7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①秦伯使辞焉
A.B.辞赋??????C.推辞????????D.告辞
②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
A.B.深厚??????C.丰厚????????D.醇厚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逮吴之未定逮奉圣朝
B为赋《无衣》之诗秦王不,为一击缶
C以秦师至楚??????? ??皆以美于徐公
D而赏始于包胥临溪而渔
10.请用“/”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3分)
11.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
?
12.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①-②题。(3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1
②这首诗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秦王赋此诗,目的是。(2
1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4分)
14.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6分)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左传》)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平”?(《论语》)
?
(朝阳)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四清导航》八年级数学下册(华师版)19.1矩形1.矩形的性质 第一课时.ppt
-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6中学物理科罗丽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征题).doc
- 2016中考历史考前指导1x.ppt
- 2016中考对联题答题技巧(26张ppt).ppt
- 2016中考总复习第1讲 实数及其运算.ppt
- 2016中考总复习专题2-阅读理解问题.ppt
- 2016中考语文 第四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二)练习课件.ppt
- 2016中考语文 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第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专题二 论说类作品阅读(二)练习课件.ppt
- 2016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