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焦虑抑郁冠心病患者药物干预治疗对比探究.docVIP

伴焦虑抑郁冠心病患者药物干预治疗对比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伴焦虑抑郁冠心病患者药物干预治疗对比探究

伴焦虑抑郁冠心病患者药物干预治疗对比探究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和生命。临床治疗大多只注重疾病本身治疗,而忽视心理行为治疗和干预。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以期为躯体和心理上综合治疗冠心病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北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通过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评(SAS);对SDS得分>41及SAS得分>40,定为有抑郁和焦虑倾向,共67例入选。将入选患者分为干预组36例,对照组31例。? 1.2 方法 干预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抗精神药物赛乐特(正式品名:盐酸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每天早饭后口服20 mg/d。对照组仅给常规心内科治疗, 每2周复诊1次,疗程12周。? 1.3 研究方法? 1.3.1 评定工具和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3.2 评定方法 SDS及SAS,SCL-90首次评定于住院当天内完成,2周后出院时做第2次评定,随访12周时做第3次评定。? 1.3.3 临床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SCL-90评分,心绞痛分级和心电图ST段。? 1.3.4 评估标准 临床疗效 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电图改善;进步: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心电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心理因素。 文献证实,抑郁、焦虑被公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极高。Muselman [2]指出,由于研究样本不同及采用标准不一,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从18%~60%不等。本研究共观察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伴焦虑抑郁67例,发生率为57%,与文献报道一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长期存在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引发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抑郁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而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发生致命性冠心病和猝死的危险度增高。? 帕罗西汀作为新一代抗焦虑抑郁药,是强力、高度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使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含量升高而起到抗抑郁作用。经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可靠,且克服了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缺点,依从性好。? 本研究是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药物干预。通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SDS、SCL-90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评定发现:药物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伴发的抑郁和焦虑,随着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减轻和控制,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抗精神药物通过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抑郁,减少儿茶酚胺释放,心率下降,减少心肌耗氧量,进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临床症状。 治疗后干预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表明对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药物心理干预是必要的,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其抑郁症状,而且间接提高其领悟家庭、社会、医院支持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与已有其他研究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强调综合心理干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Suls J,Bunde J.Anger,anxiety,and depression as d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problems and implications of overlapping affective disposition. Psychol Bull,2005,131:260-300.? [2] Musselman DL,Evans DL,Nemeroff CB.The rdlationship of depression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epidemiology,biology,and tiratment.Arch Gen Psychiatry, 1998,55(7):580-592.? [3] Ford DE,Mead LA,Chang PP,et al.Depress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men:the precursors st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