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
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患者,运用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本组共58例,临床痊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93%。结论: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疗效确切,通过补气健脾、燥湿止泻,调整胃肠道功能,以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
【关键词】:健脾化湿;温阳止泻;中药疗法;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
【中图分类号】R259.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09-2
腹泻,中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病情多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我科门诊慢性腹泻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18―49岁,平均32.1岁;病程1―5年,平均2.01年;腹泻次数每日2、3次至7、8次不等,于生冷油腻饮食及受凉后加重,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证见:脘腹隐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濡。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中泄泻的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②中慢性泄泻之病程分类标准。同时经相关检查(B超、肠镜、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检查)除外胃、肠、胰、甲状腺、肝、肾等脏器及全身器质性病变所致腹泻者。
1.3治疗方法
治宜温中健脾、化湿止泻。药用:党参20g、茯苓10g、炒白术30g、苡仁30g、山药30g、煨木香10g、吴茱萸8g、炮姜10g、厚朴10g、苍术10g、砂仁(后下)10g、陈皮10g。寒邪较重加肉桂10g、附片10g;肠鸣者加羌活10g、防风10g;腹痛明显加川楝子10g,元胡索10g;久泻不止加五味子15g、破故脂10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15天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面食、酒酪及油腻食物。
1.4疗效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②中泄泻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1次,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复查显著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和质有所好转,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以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复查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结果
本组共58例,临床痊愈26例,占44.83%;显效16例,占27.58%;有效9例,占15.52%;无效7例,占12.07%;总有效率87.93%。
3讨论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症。一般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脾虚湿阻是发病的关键。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寒凉,暴饮暴食;或劳倦过度,情绪不畅,忧思伤脾;或感受外邪等损伤脾胃阳气,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遂成泄泻。本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平补脾胃之气,配以苡仁、山药之甘淡,辅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止泻;加砂仁之辛温芳香醒脾,行气和中,开胃消食、温脾止泻;木香行气调中,温中止泻,兼止痛作用;吴茱萸暖脾胃、散寒除湿,加炮姜增强温中止痛;苍术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陈皮理气健脾,与茯苓、白术三者配合以补脾胃运化之不足,以治其本;肉桂温补脾肾,又配以木香、厚朴行脾胃、大肠滞气,以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现代研究证实,陈皮、白术、茯苓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白术能增加胃肠消化液分泌,合山药可缓解胃肠痉挛,恢复其其正常蠕动③。诸药配合,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共奏补气健脾、燥湿止泻之功。
笔者还注意到,在生活中要注意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及肥腻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等。同时应坚持体育锻炼,或配合腹部按摩,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常能使疗效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
[3] 胡竹元,次灵会.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脾虚型腹泻8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思路实践探究.doc
- 住院健康体检及护理对策研究.doc
- 住院儿童心理护理沟通方式及技巧.doc
- 低血钾周期性麻痹静脉高浓度补钾观察及护理.doc
- 住院儿童结核病79例治疗情况研究.doc
- 住院儿童血培养330份标本结果研究.doc
- 住院尘肺患者健康教育及效果观察.doc
- 住院患儿不安全因素及对策研究.doc
- 住院孕产妇家属大课堂效果评价及需求研究.doc
- 住院患儿康复相关因素探析.doc
- 2025年二手潮品市场信用体系与信用评价体系应用.docx
- 2025年海洋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与效果评估报告.docx
- 高中生物教学中校园鸟类观察与生态教育理念的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字素养教育中数字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民间艺术在文化品牌塑造中的品牌营销策略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社区团购冷链配送区域覆盖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居养老产业区域资源整合与养老服务升级研究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分析结果可视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工业软件在工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