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保险误区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谨防误入五大保险“迷阵”“买时容易理赔难,投保容易退保难,说得容易做到难。”这是记者接触到的读者中,对保险最多的“上当”怨言。      保单变存款老母鸡变鸭   读者投诉:   “我爸今年61岁。去年他刚退休时,手里有笔5万元的存款到期了,就去银行办续存。因为不知道选几年期的存款好,就和银行的大堂经理聊了聊。结果,银行的人给他推荐了一款分红险。告诉他这款产品五年后不仅可以100%返回本金,而且每年还有分红,分红还可以复利计算,最终收益率比国债和储蓄都要高。我们家老爷子想想蛮合算的,就把那笔存款都买成这个分红险了。去年底我弟弟要结婚,老爷子打算给小两口一点支持,就去银行取钱了。结果人家告诉他这笔钱不好随便取出来的,如果要取出来,得填份退保申请书,或者去保险公司直接申请退款,而且会有损失。老爷子这下光火了,才跟我们说起来,我们告诉他,他买的是保险产品,不是普通存款,也不是银行理财产品。老爷子又气又悔,最后没办法,问下来第一年退保损失太大了,不舍得退。最后我们就劝他别给弟弟现金了,就把保单转给小两口,算是一点心意吧。为了这事,我妈都跟老头子吵了好几次。你们说,这都什么事吗?跟一个老人家在银行大厅里这样推销保险,最后搞得我们家里人对保险的印象都差了。”上海的蒋先生向本刊记者抱怨说。   记者剖析:在我们国家,老百姓对于银行有着天然的信任感,银行信用“等级”是非常高的。于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女性消费者,往往对于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有好感。因此当推销人员介绍说该银保产品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时,出于传统上对银行的信任,很多消费者往往没有经过仔细询问就贸然购买,事后才发现只是保险产品,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理财产品,于是又要退保,如果在10天犹豫期内还好,可以全额退保;如果已经过了10天的犹豫期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再去要求退保,就会有一定的损失。   事实上,保费和我们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工具所说的“本金”其实不能划等号。投保者所投入的保费,会被保险公司用于支付风险保障成本,又会被用于支付各类佣金、手续费、运营费用等,所以,保险根本不应与其他金融产品混为一谈,更不应存在“本金”、“保本”之说。   本刊提醒:在银行渠道买保险,第一要明白,保险姓“保”不姓“银”。第二一定要记住,保费不可以随意“取回”,其流动性较差,如果投保的前几年退保必定有损失。消费者记住了这两点,就不容易被“忽悠”了。      报喜不报忧片面强调高回报    读者投诉:“因为过年前央行加息了,所以春节后我去招商银行想咨询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问题。一个理财经理就给我推荐了一款什么他们银行专属代理的保险产品。说是个投连险,还给我看了这个产品投资账户的2007年到2009年的账户表现。因为不熟悉,我当时也不敢买,后来找了在银行工作的一个亲戚咨询。亲戚告诉我,投连险其实风险还是蛮高的,因为投资风险是百分之百由个人承担的。如果想追求高收益而选择股票型账户,波动会很厉害,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像我这种单亲家庭,并不是很适合买这类产品的。我心里暗自庆幸,幸亏没当时就签合同,不然万一达不到他们说的收益率,连本钱都亏掉,影响了儿子的出国计划,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孟女士谈起自己的经历,仍有些心有余悸。    记者剖析:的确,正如孟女士的亲戚告诉她的那样,投连险所谓高报酬率是有条件的,而且过去的经验不代表未来。前一年的收益率高,并不能保证今后几年的收益率也会高。但很多时候,产品销售简介上往往会截取最高时的收益率来吸引投资人,而把风险提示的语句以最小字号印刷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在推销时,工作人员也总是夸耀这个公司或这款产品以前的“辉煌历史”,却对曾经拥有的亏损事实“隐而不报”,导致客户产生误解。   通常情况下,每个投资连接险产品都会根据风险属性高低设定2~4个不同类型的账户供客户选择,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账户类型。   对于一个单亲母亲而言,应该选择较为稳健的账户,保障将来的养老钱。若碰上极力推销高收益的账户,显然是不够专业或别有用心。投资非儿戏,消费者自己一定要谨慎对待。   本刊提醒:消费者和投资者在选购投资型产品时,务必要求代理人或保险公工作人员司将该产品各个账户历年的收益情况表给自己看个明白,了解全面之后再定夺。千万记住:最高报酬率不等于未来实际能够拿到的报酬率。      避重就轻只列保障不谈免责   读者投诉:“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全家去哈尔滨旅游。当时觉得意外险好像都差不多,就在网上搜索了下,然后在人保财险的官网上买了一款旅游意外险产品。结果我太太不小心在滑雪的时候,把腰给扭伤了。在当地简单治疗后就回上海继续休养了。想起来事前买过保险,里面也有医疗保障责任的,就去申请理赔。结果没想到被拒赔了,拒赔通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