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经典液相色谱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仪器分析》 经典液相色谱法 经典液相色谱法 包括经典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 经典液相色谱法是在常压下靠重力或毛细作用输送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经典色谱法与现代色谱法的区别: 主要在于输送流动相方式、固定相种类和规格、分离效能、分析速度和检测灵敏度等方面。 ? 经典色谱法优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分析速度快。 广泛的应用:在药物研究、食品化学、环境化学、临床化学、法检分析及化学化工等行业都有用。 (特别是在天然药物的分离研究及定性鉴别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中国药典》中药的主要鉴别手段之一。) 内容简介 (一)吸附与吸附平衡 (二) 吸附等温线 (absorption isotherm) 吸咐等温线:指在一定温度下,某一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到平衡时,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为纵坐标,以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为横坐标得到的曲线。 它是分配系数K的的图示方法 三种等温线的讨论 1.线形吸附等温线: (高斯峰) 整个工作浓度范围K是常数,谱带移动速度与浓度无关,故色谱峰前沿和后沿都是对称的,呈高斯分布。 2.凸形吸附等温线: (拖尾峰) K随浓度变化,浓度↑ ,K变↓ ,溶质移动速度加快,故色谱峰有一个变锐的前沿和扩散的后沿。 3.凹形吸附等温线: (前延峰) K随浓度变化,浓度↑ ,K变↑ ,故色谱峰有一个扩散的前沿和锐利的后沿。 进样量对保留值的影响 (1)对称峰的保留值与进样量无关 (2) 拖尾峰的保留值随进样量增加而减少 (3)前延峰的保留值与进样量增加而增加 所以,为了保证流出曲线的对称性,防止拖尾,在色谱分析中就应该控制溶质的量,每种色谱方法有一定的线性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不对称峰就会出现。 二、吸附剂 吸附色谱的固定相为吸附剂,有以下特点(要求): 较大的比表面和一定的吸附能力——大于200M2/克 较好的选择性 良好的稳定性(化学惰性),且不溶于洗脱剂 粒度均匀,粒度要细,使用方便(d=75~150μm,即 100~200目) (一)常用的吸附剂 吸附剂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有机类:活性炭、淀粉、蔗糖、乳糖、聚酰胺以及纤维素等; 无机类:氧化铝、硅胺、氧化镁、碳酸钙、磷酸钙、滑石粉、硅藻土等。其中以硅胶和氧化铝、聚酰胺较为常用。 1. 硅 胶 常以SiO2·XH2O表示,是多孔性的硅氧交链结构。其骨架表面的硅醇基,能吸附大量水分,硅胶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 硅胶由于硅醇基的存在,能吸附大量水分,这种表面吸附水称为“结合水”,加热至 105℃~110℃左右能除去。称为 硅醇基的两种形式: 2. 氧化铝 : 为一种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剂,具有分离能力强、活性可以控制等优点。 (二)吸附剂的活性 三、色谱条件的选择 烷烃<烯烃<醚<硝基化合物<二甲胺<酯类<酮类<醛类<硫醇<胺类<酰胺类<醇类<酚类<羧酸类 1. 三角形选择法 2.可用点滴实验法选择展开剂 四、操作方法 1.色谱柱的制备 (原则是填充均匀!!!) (2)尼龙柱 柱色谱的制备流程 (四步曲) 2. 加样与洗脱 (二)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特点: 快,需十至几十分钟,同时展开多个试样。 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试样限制少。 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分离能力较强。 灵敏度较高。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广泛 微量、快速、简便的分离分析技术; 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分析中,并作为植物药鉴别方法被世界上多数药典收录。 2005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药典一部品种中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的已达l523项,用于含量测定的为45项; 对于大量的有机化合物都能直接检测,包括很难用于气相色谱分析的较高沸点样品;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按分离机理: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 吸附薄层色谱法 原理:组分在薄层板上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 组分因吸附系数不等实现分离。 (吸附薄层应用最为广泛,重点讨论!!!)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分配薄层色谱法 原理:多次分配的过程,分配系数(溶解度)不等实现分离 分类: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水为固定相(硅胶载体),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极性强的组分K大, Rf值小。 反相色谱:烷基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水-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极性强的组分K小, Rf值大。 薄层色谱操作方法(四步曲) 1. 制板  均匀 2. 点样  集中 3. 展开  (多种方式) 预饱和与否? 4. 斑点检出 显色  1. 制 板 (1)手工制板 不含粘合剂的软板及含粘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