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管胃黏膜异位临床探析
食管胃黏膜异位临床探析【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胃黏膜异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内镜室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检出的食管胃黏膜异位19例的内镜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食管胃黏膜异位临床易漏诊,在部分患者可引起症状、并发症,且可能与食管上段腺癌发生相关,故应引起消化内镜医师的重视。对于已发现的食管异位胃黏膜也应该做定期胃镜随访,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
【关键词】
胃黏膜异位;食管
食管胃黏膜异位常见于食管的近端,特别是恰在食管入口以下。因位置高,临床胃镜检查时易漏诊,常是偶然发现。总结本院消化内镜室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检出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胃黏膜异位19例,作一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5962例患者中,食管胃黏膜异位的发现情况。其诊断标准为:食管上段的片状桔红色黏膜,边界清晰,且活检病理明确为胃柱状上皮。
2 结果
食管胃黏膜异位的检出率为0.32%(19/5962)。男12例,女7例,年龄24~70岁。异位部位距门齿16~22 cm。单发15例,多发4例。形态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斑块,扁平,直径0.2~2 cm,表面光滑柔软,呈橙红色,与正常的食管黏膜界限清晰。活检病理均为胃柱状上皮,未发现肠上皮化生表现,16例有轻-中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切片染色检查发现HP阳性4例(21.05%)。
3 讨论
胃黏膜异位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而在食管主要位于上段,近食管上段括约肌水平。常是单发,镜下为柔软光滑、桔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岛状黏膜。其特征性明显,内镜诊断并不困难,但因位置较高,镜检时此部位常处于收缩状态,内镜停留时患者咽喉部反应亦较大,停镜困难,一般内镜医师操作到此处时退镜均较快,故而容易漏诊。临床报道检出率相差较大,0.1%~10%,考虑与内镜医师对此病的认识程度及操作手法有关。食管胃黏膜异位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性胃黏膜残留于食管。活检病理为胃柱状上皮,绝大多数为胃底型,少数为过度细胞型或胃窦型,可有轻至中度的炎症,一般无肠化表现[1]。食管异位的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大多数患者通常无症状,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因泌酸功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咽下困难、胸骨后不适、咽喉部不适等,主要与局部分泌酸引起食管上段张力增高和环咽肌痉挛所致[2]。还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瘘、狭窄、食管环形成、外突性憩室等[3,4]。亦有文献报道,食管胃黏膜异位与食管上段腺癌的发生相关[5]。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异位的胃黏膜中可存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检出率报道各不相同(3%~19%)[2]。笔者的检出率为21.05%(4/19),尚需扩大样本数进行系统研究。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应用抑酸剂与促动力剂。若出现并发症,可予相应的药物及镜下治疗。
鉴于食管胃黏膜异位在部分患者可引起症状、并发症,且可能与食管上段腺癌发生相关,内镜医师对此病还是应该引起关注,在镜检操作中做到细致观察。而对于已发现的食管异位胃黏膜也应该做定期胃镜随访,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
参 考 文 献
[1] von Rahden BH,Stein HJ,Becker K,et al.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of the esophagus;literature-review and proposal of a clinnic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Am J Gastroenerol,2004,99:543-551.
[2] 黄宣.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2004,24:227-229.
[3] Garcia AO,Mazzadi SA,Raffo L,et al.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 esophagus:report of a case with a fistula.Dis Esophagus,2002,15:262-265.
[4] Azar C,Jamali F,Tamim H,et al.Prevalence of endscopically identified heterotopic gastric muscosa in the proximal esophagus:endoscopist dependent J Clin Gastroenterol,2007,41:468-471.
[5] Abe T,Hosokawa M,Kusumi T,et al.Adenocar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