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汉字演变-南华大学文学系
文 字 學 南華大學文學系 鄭 阿 財 講述 中國漢字演變 ??????????????????? ???????????????????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約西元前17世紀-西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占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大多為盤庚遷殷至紂亡王室遺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稱殷墟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故又稱貞蔔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大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为秦始皇。 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石鼓 金文 籀文 小篆 鑄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劃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小篆 ? 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所創。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其疆域廣而國事多,文書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雜,不便應用;加之,原有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書不同文,寫法各異,亦亟待統一。乃命臣工創新體文字。 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劃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佔有重要地位。 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體。圖為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 監獄裡造出的漢字:隸書 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劃,從無 角變成有 角。 一般人認為隸書是指有波磔的(磔:用筆向右下斜 )、一橫一捺都拖著像刻刀一樣的長長尾巴的隸書,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隸書主要有秦隸和漢隸,秦隸是隸書的早期形式;漢隸則為隸書之成熟字體。通常所說的隸書是指漢隸中的八分而言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覃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亟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 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之字屬之。包含了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簡捷等。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準字體且為世人所喜愛。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 中國東漢(25--220)末年,一種新的漢字字體:楷書出現了。圖為楷書的創始人鐘繇。 漢字字體的楷模:楷書 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 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種。圖為用章草書寫的漢木簡。 今草是東漢(25--220)人張芝所創。圖為張芝寫的草書。 草書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張旭所創。狂草極難辨認,但卻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圖為《張旭狂草圖》 李 清 蓮 序 草書展示 明宋璲 覆岳翁劄 明張弼 草書“論書” 清蒲華 草書軸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 王羲之所書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圖為《蘭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行書是一種實用與審美價值兼具的書體,魏晉(220-420年)時開始流行。圖為最擅長寫行書的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 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其發端於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稱其為明朝體。由於宋體字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