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81解释下列名词:聚合反应与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溶液.DOC

习题81解释下列名词:聚合反应与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溶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习题81解释下列名词:聚合反应与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溶液

习 题 8 1、解释下列名词: (1)聚合反应与聚合方法 (2)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3)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固相缩聚 2、比较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的配方、基本组份和优缺点。 3、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的根本差别是什么?悬浮剂与乳化剂有何差别? 4、简述乳液聚合机理。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所在场所。引发、增长和终止的情况和场所。在聚合过程中胶束、乳胶粒和单体液滴的变化情况。 5、采用乳液聚合,为什么可以同时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6、苯乙烯本体聚合的工业生产分两个阶段。首先于80-85℃使苯乙烯预聚至转化率33-35%。然后流入聚合塔,塔内温度从100℃递升至200℃。最后熔体挤出造粒。试解释采取上述步骤的原因。 7、乳液聚合理想配方如下:苯乙烯100克,水200克,过硫酸钾0.3克,硬酯酸钠5克。试计算: (1)溶于水中的苯乙烯分子数(分子/ml)。(20OC苯乙烯溶解度0.02g/100g水。NA=6.023×1023mol-1)。 (2)单体液滴数(个/ml水)。条件:液滴直径1000nm,苯乙烯溶解和增溶量共2克。苯乙烯密度为0.9g/cm3。 (3)水中溶解的钠皂分子数(mol/ml)。条件:硬酯酸钠的CMC为0.13克/L,相对分子质量为306.5。 (4)水中胶束数(个/ml水)。条件:每个胶束由100个钠皂分子组成。 (5)过硫酸钾在水中分子数(分子/ml水)。相对分子质量=270。 (6)初级自由基形成速率r1(分子/ml·s)。条件:50 OC,过硫酸钾的kd=9.5×10-7s-1。 (7)乳胶粒数(个/ml)。条件:乳胶粒直径100nm,无单体液滴存在。苯乙烯相对密度0.9,聚苯乙烯相对密度1.05。转化率为50%计。 8、计算苯乙烯乳液聚合速率和聚合度。60 OC ,kp=176L/mol·s,[M]=5mol/L,N=3.2×1014个/ml,r1 =1.1×1012个/ml·s。 9、定量比较苯乙烯在先60 OC下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速率和聚合度。假设[M]=5.0mol/L,Ri=5.O×1012个自由基/ml·s,乳胶粒数为1.0×1015个/ml,两体系的速率常数相同(kp=176L/mol·s,kt=3.6×107L/mol·s)。 10、苯乙烯用三种方法 在80 OC下聚合,条件如下: ? ? 一 二 三 苯乙烯 50g (0.5mol,60ml) BPO (mol) 1.6×10-3 1.0×10-4 1.0×10-4 稀释剂 苯,940ml - 水,940ml 添加剂 - - 硫酸镁,4g ? (1)方法一、二和三各为何种聚合方法? (2)若方法一中的起始聚合反应速率Rp=5.7×10-2 mol/L·hr,求方法二和三的Rp各为多少? 11、简述工业上合成下列聚合物的聚合机理及聚合方法: (1)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 (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66和聚丙烯腈。 (4)ABS和SBS。 ? 第八章 聚合方法习题答案 ? 名词解释 ⑴ 聚合反应:主要指单体→聚合物的合成反应,涉及反应历程、反应条件等内容,如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等。 聚合方法: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内容包括聚合工艺、配方、相态等,如本体聚合、悬浮聚合等。 ⑵⑶⑷参书。 2. 书249页表8-3。 3. ①???? 问:主要差别在于引发剂和单体所处位置、聚合的主要不同场所。悬浮聚合:引发剂和单体互溶,在单体液滴中聚合。乳液聚合:引发剂和单体不在一相,聚合在乳胶粒中进行。 ②???? 问:乳化剂比悬浮剂表面活化作用强,乳化剂可形成更小、更稳定的胶束,而悬浮剂保护作用弱。 4. ①???? 问:聚合机理,单体被乳化剂分散为增溶胶束和单体液滴,溶于介质中的引发剂形成活性中心后扩散入胶束进行增长。 ②???? 单体:微量溶于分散介质,部分形成增溶胶束,多数形成单体液滴。 引发剂:溶于介质中,形成活性中心后扩散进入增溶胶束或吸附单体、乳化剂成核。 乳化剂:CMC以下溶于介质,大部分形成胶束和增溶胶束,少量在单体液滴外部。 ③???? 引发:活性中心最初在介质中形成,后进入增溶胶束。 增长:增溶胶束内一旦进入活性中心,即开始增长(此时称乳胶粒)。 终止:第二个活性中心进入乳胶粒造成终止。 ④???? 胶束:随反应进行,数目下降,不断补充到体积、数量扩大的乳胶粒上。 乳胶粒:引发阶段不断形成,恒速阶段数目不变,但体积增加。 单体液滴:不断有单体补充给乳胶粒,体积数目不断减少,最后消失。 5. 由乳液聚合机理特点决定。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