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共政策中的专业知识与审议民主.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政策中的专业知识与审议民主

公共政策中的專業知識、民主參與 (初稿,請勿引用) 作者姓名: 蔡宏政 Hung-Jeng TSAI 學歷專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校區(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inghamton)社會學系博士 機構職稱: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通訊地址: 622嘉義縣大林鎮中坑里32號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 聯絡電話: 05-2721001 ext.5311, 0933914836 E-mail: hjtsai@.tw 公共政策中的專業知識、民主參與 中文摘要 在公共政策決定過程中,民眾偏好 關鍵字:審議民主、 公共政策中的專業知識、民主參與 Robert A. Dahl曾經將「民主」定義為:「政府不斷反應具有政治平等地位的公民之喜好」可導出民主政治的三個必要條件:一、公民要有表達好的自由;二、公民們要能以個別或集體的行動向他們的公民同胞或政府,表達其好;三、政府應當平等地處理公民的好。不同公民們的集體喜好必須要能在制度性的層面上進行公平的競爭,因此多元政治有兩個基本質素,也就是該書的副標題:參與與反對。這兩者是相互關連的,民主參與是透過對某一偏好表達贊成或反對而形成的,而公民普遍參與也才能使各種偏好盡可能的呈現出來,互相競爭。選舉之所以成為民主政治的核心,乃是因為它相對較能體現集體喜好的平等參與以及和平公開的競爭(Dahl 1989: 3-7)。 公民集體好的加總,並不自動產生一個良好的公共政策。因為「民意如流水」,公民的集體喜好有時像時尚流行一樣變動不居,有時候則因為各種理由被激化成無法溝通與妥協的對立。不管是哪一種情形,單純的集體偏好加總都可能欠缺公共政策最重要的質素:、經驗、並以公共利益為最終目標。事實上,支持專家政治(technocracy)的人最常舉出的理由就是,由於現代社會中的專業分工日趨複雜,一般公民不僅是政治上冷淡的,而且因為專業知識的不足,他們表面上的「偏好」甚至於是可被操的,也因此常常是「民粹」的。因此,基於專業分工的理由,公共決策中的爭議,理當由相關的專家依據其「客觀」、「中立」的專業知識來解決,才是「理性討論」的。對這一主張的人來說,公民的普遍參與恰恰會對治理的穩定性造成危險的後果,一個穩定的治理必須以少數菁英為中心然而,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如果一般民眾沒有足夠的能力對個別法案參與意見,那他們又怎麼有能力判斷誰是適合負責執行這些法案的菁英呢? 1990年代以來民主理論「審議轉向」(deliberative turn)就寬泛的定義而言,審議式民主指涉的是具正當性的法律制定必須立基於公民們為求共善而以平等、公開的理性思慮與論辯所達成之共識。它的理想是一個以公民之實效理性(practical reasoning)為基礎的政治自主性。這樣的理想預設了公民們有能力相互諮詢,並且在面對法律與政策爭議時會以公共福祉(commonwealth)為目的,也就是康德所的「理性的公共使用(the public use of reason)」(Bohman and Regh 1997: ix)。目標在恢復民主之真義,就是「透過民主所能控制的程度不能只是象徵性的,而必須是實質性的,由勝任的公民們所參與完成的」(Dryzek 2000: 1)。國內推動審議民主的學者綜合各家之言,認為審議民主的理念重要原則「平等、公開、包容、資訊透明、相互尊重和主動參與」(陳東升、林國明 2005:5)。他們特別指出此一民主參與的方式對台灣民主轉型所具有的意義:第一、理性批評的公共討論作為台灣民主進一步深化的關鍵;第二公共討論的審議過程有助於化解「民主與專業」的政策爭議(陳東升、林國明 2005:6-9)。將審議導入民主政治之中,因此,一個理想狀況下的審議民主運作模式是兼具「專業知識的理性討論」與「公民社會不同觀點的平等參與」,經由對政策爭議的公開討論,來達到一個以共善目的共識結論審議民主中的知識原則與民主原則 「專業知識的理性討論」與「公民社會不同觀點的平等參與」支持審議式民主作為一種更「好」的民主實踐方式的論證,主要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意見審議民主的核心價值是道德性高於知識性的。審議民主之所以值得提倡是由於它在更深一層次上體現了公民普遍、直接的參與,也就是公民們的政治平等與價值多元(Christiano 1997: 243-277)。對擁護這一論點的人而言,有無達到共識(更不論有效與否)並非他們最關心的重點。重點是避免審議民主成為一種菁英主義傾向的民主實踐形式。也就是在提升公民普遍直接參與的同時,防止審議民主進行的形式在實質上造成偏好較高收入、高教育程度、或原先就較容易有管道發聲的個人與團體,導致大部分公民們的「政治貧窮」。我們可以稱此論點為審議民主的「平等多元論」。 對平等多元論者無可迴避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