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厢式货车表面气流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PDF

厢式货车表面气流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厢式货车表面气流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第20 卷第3 期 兵 工 学 报 Vol. 20 No. 3                       1 9 9 9 年 8 月 ACTA ARMAMEN TARII Aug.  1999 厢式货车表面气流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杜广生  王肇杰  刘丽萍  刘奕  林勤春    王继苒    ( ) ( )       山东工业大学, 山东济南, 250061           山东鲁旋机械厂 摘要  本文用模型试验方法 ,在不同车型参数下研究了厢式货车表面局部 气流流动特性 ;揭示出在不同厢体高度和驾驶室与厢体之间间隙时流动特性发 生转变的事实 ,为厢式货车的气动造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厢式货车 ; 流动特性 ; 风洞试验 在已有轿车尾流流谱和厢式货车气动附加装置研究的基础上[1 ,2 ] ,本文用模型表面 测压和烟雾流场显示方法 ,研究了在不同车型参数下 ,厢式货车顶面气流流动特性 , 由试 验得出 :厢式货车的厢体高度、驾驶室与厢体之间间隙两参数对顶部气流的影响非常显 著 ;在某一匹配状态下 ,使得驾驶室顶部的旋涡区对厢体产生较好的屏蔽作用 ,厢体顶部 前缘分离区消失 ,实现产生最小气动阻力的最佳状态。 1  试验内容和技术条件  1 . 1  试验内容 厢式货车厢体高度 、厢体与驾驶室之间间隙等参数 ,对其阻力特性影响明显 ,但其影 响的内在原因并不明确[3 ,4 ] 。为此以 STEYR 邮政车为原型 ,采用埋管测压法 ,测量厢式 货车模型中心对称面处各点的压强分布 ,考察当上述二参数变化时 ,驾驶室表面、厢体的 迎风面和顶面的压强变化。为了进行辅助分析 ,对该模型还进行了烟雾流场显示试验 , 以 ( ) 期从流动机理上明确气动阻力和无量纲间隙 e 间隙和驾驶室长度之比 、无量纲厢体高 ( ) 度 h 高度差和车体总高之比 之间的复杂关系。  1. 2  试验技术条件 试验在山东工业大学 1. 2m 低 速、单回流开口风洞中进行 ,收缩段射 流出口为 1m ×1. 2m 矩形对称切角截 2 面 ,截面积 1. 12m ,试验段长 2m ,紊流 度 ≤0. 3 % ,技术指标满足有关试验要 求[5 ] 。堵塞比、雷诺数、地板等有关技 术要求按文献 [ 6 ] 设定。试验用二维 简化模型按 1 10 制作 , 如图 11 所 图 1. 1  模型示意图 示。 Fig. 1. 1  The simplified twodimensional model 1998 年 10 月收稿 ,1999 年 2 月定稿。 第 20 卷          兵 工 学 报          280 2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2 . 1  试验结果 压强的测量采用 3 组每组 18 支的排管 ,共布置 45 个测点。驾驶室和厢体形成的高 度差 ,使该处压强变化较大 ,是对阻力特性影响显著的部位 ,故测点布置较为密集 ,厢体顶 部流场变化不大 ,测点相对稀疏。试验分别在 30 、40m/ s 两个风速下进行。试验结果表 明两个风速下的数据基本一致。烟雾流场显示试验风速为 18m/ s ,以照像的方法记录流 场图谱。在此风速下试验尽管未进入自准区 ,但进行模型试验不可能做到流场的完全相 似 ,只能保持模型表面边界层以外的主流场相似 ,试验结果和测压结果的对照表明 ,两者 较为吻合。 试验共变换 5 个高度和 5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