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川白村与中国现代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厨川白村与中国现代文学

《苦闷的象征》与五四新文学 阳 杨 一、厨川白村在现代中国的译介 厨川白村 (1880~1923) 本名厨川辰夫,日本英国文学学者、大正时期重要的文艺评论家。生于京都市,东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于母校担任助教,1915年留学美国,191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任京都大学教授。1923年关东大地震,于镰仓横死,享年四十四岁。 著名文艺评论《苦闷的象征》“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的论点广为读者所知悉。除了文艺,《出了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更进一步地针对日本社会提出全面性的批判;而《近代恋爱观》的恋爱至上主义则影响了当时许多的日本青年男女。 其他代表作《近代文学十讲》、《文艺思潮论》等。有《厨川白村全集》(8卷)行世。到上世纪20年代末,厨川白村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译成的中文。 ——维基百科 《苦闷的象征》在中国的译介 未完成的文艺心理学遗著 西方理论资源 目录结构 主要观点 四大译本 《苦闷的象征》在中国的译介 未完成的文艺心理学遗著 西方理论资源 目录结构 主要观点 四大译本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厨川白村的文艺观:“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抵, 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 。 文艺的本质:生命力绝对自由的表现; 文艺创作心理动机:文艺创作的根柢是两种力即个体创造生活的欲求和社会强制压抑之力的冲突,生命力的突进,实际上就是个性表现的欲求,表现个性就是创造生活。生命力受阻便产生“人间苦”,这种苦闷的情绪,便是文艺创造的原动力; 文艺的鉴赏:着眼于读者与作者的“生命的共感”,认为鉴赏有是一种创作,是一种“共鸣底创作”; 文艺的表现法:广义的象征主义。 《苦闷的象征》在中国的译介 未完成的文艺心理学遗著 西方理论资源 目录结构 主要观点 四大译本 《苦闷的象征》在中国译介(20世纪20年代) 鲁译《苦闷的象征》的特点: 不到20天完成、直译、多篇序言、用作大学讲义、最权威译本 二、鲁迅翻译《苦闷的象征》的动机 个人原因: 鲁迅和厨川白村文艺人生观的诸多契合 宣泄内心的苦闷 社会原因: 暗合了中国“五四”文学转型时期的整个社会的低落文化语境,与“梦醒了之后无路可走”的苦闷中国作家一拍即合,形成了一个“苦闷”的话语空间。 田汉、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穆木天、丰子恺、石评梅、胡风、路翎、许钦文…… 三、《苦闷的象征》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 《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创作 《摩罗诗力说》(1907):推崇“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恶魔派(浪漫派)诗人(如雪莱、拜伦),与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中主张“为预言者的诗人”如出一辙。 《伤逝》(收于小说集《彷徨》1926): “四周是广大的空虚, 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 我仿佛一一看见, 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 散文诗集《野草》:“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希望》) 代表篇章:《影的告别》、《过客》、《墓碣文》、《雪》…… 2.《苦闷的象征》与创造社成员 《苦闷的象征》与创造社文学观契合的原因: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干将,留日居多,创作社成员大都受到大正文学苦闷话语语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受《苦闷的象征》熏陶; 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对所谓“ 新浪漫主义” 的推崇, 对文学的主观性、理想性、表现性、情感性和反抗性的张扬, 与五四时期的“ 泛浪漫主义” 的整体氛围非常吻合, 因而成为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苦闷的象征》与创造社成员 郭沫若: “ 文艺本是苦闷的象征。无论它是反射的或创造的, 都是血与泪的文学。? ? 个人的苦闷, 社会的苦闷, 全人类的苦闷, 都是血泪的源泉。” (郭沫若《暗无天日之世界》1923) 诗集《星空》(1923)是“五四退潮后的微波”,歌咏了“共通的一种烦闷、一种倦怠”,被称为诗的“彷徨”。 2.《苦闷的象征》与创造社成员 郁达夫: 郁达夫的文艺观来源很驳杂,其中也有厨川白村影响的痕迹。 ——伊藤虎丸<<郁达夫与大正文学>> 《<沉沦>自序》(1921):“《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 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零余者”与“时代病”的抒写: 《银灰色的死》、《迷羊》…… 3.《苦闷的象征》与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 《苦闷的象征》是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著作征引最多的外国文论著作之一, 大部分文学理论著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