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化水平低美国商品
2.经营方式 春小麦(春种秋收) 春小麦是在冬季很冷的地方种植,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 这里大陆性气候的总特点是冬 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夏季 暖热,七月是最热月;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但与具有大陆性强烈的亚洲相比,该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远不如亚洲那样极端,气温的年较差没有亚洲同纬度地区那么大,夏雨的集中程度和冬季的干旱程度也均不如亚洲 该国地图 请在此处添加该国家的地形、政区图。 19世纪以后,美国横贯东西大铁路的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拓展,比比刚开始进行商品性生产,进入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的矛盾;农业的生物技术革命、化学革命,以及经营管理革命,从培育杂交玉米品种,到化肥的增施,到提高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玉米、小麦、黑麦等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 。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 3.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都有大面积的小麦与玉米种植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地势平坦,夏季温和多雨,土壤肥沃,均有黑土分布,水源充足 3.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的商品粮基地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性质: 面向市场,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 多数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国营的。 3.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读世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找出主要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 俄罗斯乌克兰 阿根廷 澳大利亚 4.分布地区: 东北黑土地 我国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 我国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 我国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 我国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 我国东北地区的国营农场 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春小麦 冬小麦 美国中部农业区,北为春小麦,南是冬小麦 冬小麦(冬种夏收) 冬小麦是在稍暖的地方中种植,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小麦带 小麦带 玉米带 分布:中部平原的北部和中部 思考: 请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美 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夏季湿润 地形:平坦 地形: 地势平坦广阔,耕地面积广(中央大平原)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黑土) 水源: 世界第四长河密密西比河,干流纵贯中部平原,支流有40多条可通航,多呈东西流向。有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形成庞大、便利的水运网。占全国总货运量的1/2以上。 充足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便利的水运; 公路、铁路网稠密。 工业高度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市场 广阔 人口密度小,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地广人稀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交通 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夏季潮湿 气候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水源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黑土) 土壤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地形 自然因素 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提高产量 扩大市场 大规模经营的条件 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 阅读案例3,思考: 1.分析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和区位因素。 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