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_东海北部悬浮体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pdf

南黄海_东海北部悬浮体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黄海_东海北部悬浮体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

摘要 摘 要 本文依托“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 专项)CJ08、CJ09、 CJ10、CJ11 等区块海底底质调查与研究课题,利用专项调查所获得的 1122 个 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112 个站位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表层样粒度、总有机 13 碳 (TOC )、总氮 (TN )、有机碳稳定同位素 (δC ),悬浮体颗粒有机碳 (POC )、 颗粒氮(PN )分析测试。分析了南黄海-东海北部悬浮体颗粒有机碳和表层沉积 物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来源及控制因素。 悬浮体 POC 的平面与垂向分布显示:受海流(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流、 黄海暖流等)影响,POC 体积浓度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悬浮体颗粒有 机碳体积浓度高值区主要见于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平原区及苏北浅滩区,而东 海外陆架、海州湾阶地平原及南黄海中部平原区则相对较低,这种现象一方面 是由于沿岸水刺激浮游生物生长,另一方面也与河流径流带来陆源有机质有关。 受底质再悬浮作用影响,底层悬浮体 POC 体积浓度高于表层。悬浮体 POC 的 C/N 多处于 4~7 之间,指示南黄海-东海北部悬浮体 POC 主要为海洋自生来源, 仅在长江口外海域有少量陆源有机质显示。 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总氮分布显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受底质类型控 制,泥质区 TOC 含量高于砂质区,但并不是沉积物越细,有机质便越富集。在 沉积物粒级6 φ范围内,随着粒度变细,有机质含量增大,粒级6-10 φ范围内, 粒度对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大,粒级10 φ以后,随着沉积物粒度变细,有机质含 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有减小的趋势。表层沉积物有机碳δ13C 及 C/N 显示,南 黄海-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主要为海洋自生来源(C/N7 ),仅在苏北老黄 河口及长江口外海域(C/N12 )存在少量陆源有机质,这印证了再悬浮的POC 为海洋自生来源的结论,同时也表明即使沉积物为陆源碎屑物质,但其中的有 机质却可能为海洋自生来源。 关键词:南黄海、东海北部、颗粒有机碳、表层沉积物有机碳、C/N、δ13C I 摘要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hina’s Coastal Sea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Project (908), 1122 surfical sediments and 112 suspended matter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shelf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and the northern East 13 China Sea were utilized, and the POC, PN, TOC, TN, δ C were measure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th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sedimentary organic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