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区工作理论与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社区工作理论与模式

第三章 社區工作理論 與模式 3-0 本章摘要 本章摘要 瞭解理論與實務對社區工作的重要性。 瞭解解釋社區變遷的理論。 瞭解「生態系統理論」社區工作。 瞭解「優勢觀點」社區工作。 瞭解「激進觀點」社區工作。 瞭解社區工作的實務模式。 3-1 社區工作: 理論與實務 3-1-1 理論、觀點與模式 社區工作與理論 社區工作實務傳統 實地工作:與居民的互動及接觸,不斷地修正與調整社區工作的方法 從做中學:重視長時間與居民相處,而非在課堂上進行邏輯演繹 對理論與實務的區分 理論:抽象設定、命題與因果關係推演,彷彿就像空中樓閣的「學院派」產物 實務:在地的實務經驗來得可貴 社會工作與理論 實務工作者對理論的歧見 尊崇愛心與熱心:實務工作者對理論知識嗤之以鼻,常常認為理論無法在實務中運用,愛心與熱心才是最重要 理論=非實務操作的知識 理論與實務的落差 學習過程對於理論抽象名詞的畏懼 對理論的錯誤期待 ,認為「好」的理論應該像「操作手冊」一般 社區工作與理論 理論的功能 整理訊息與思考、改善實務,釐清社區實務工作所欲達成的目標 運用在評量、分析、規劃、執行、評估與成果預測 綜融理論與實務 否定理論:在實務中迷失自我 否定實務:玩文字、智力遊戲 社區工作理論之重要性 理論的特性 理論=有系統的知識 理論來源:實務經驗 +理念原則 社區工作理論功能 瞭解社區工作的價值基礎:堅持社會正義,協助弱勢與受壓迫的族群 自我省思、檢視:不成為統治者的社會控制工具,避免為了成就個人的專業,而犧牲個案、社區或是社群所應享有的權益 理論、觀點、實務模式 理論:指變項間的因果關係假設已經獲得實證支持,理論可以引導我們如何採取實務模式,並形成介入社會變遷的計畫工作 觀點:指實務工作背後相關的假定,它通常不容易被檢測、驗證 實務模式:實務模式提供瞭解社會問題,以及如何處理問題的詳細架構 3-2 解釋社區變遷的理論 3-2-1 共同體與社會 共同體與社會 德國學者突尼斯(Ferdinand T?nnies)在1887年的著作《共同體與社會》 特性:採多重面向比較「共同體」與「社會」 重要主張:對社會變遷感到憂慮 處在歐洲面臨工業革命的劇烈變遷與都市化現象下,T?nnies對不確定未來感到憂慮,因而將現代性社會的各種組成,當成是對於共同體威脅,是非人性化的代表 共同體的重要性與形式 重要性:精神層面 共同體是一種原始或是自然的狀態,即使經過經驗上的分離,這種狀態仍繼續保持,而且是一種與生俱來無意識的生命相互關係 三種形式: 血緣共同體:家庭面的相互關係 地緣共同體:生活面的相互關係 精神共同體:心靈生活的相互關係 共同體與社會的生活 共同體 有著人們所熟悉的家庭、友誼與鄰里關係,享有共同的財產,面對共同的敵人,捍衛共同的意志 社會 社會帶來自私、孤立與緊張,重視私領域 沒有人會為別的人做些什麼、貢獻什麼,沒有人會給別人賞賜些什麼、給予什麼,除非是為了報償與回贈 對突尼斯的評價 受到馬克思的部份影響 工人:擁有勞動力、缺乏資產 商人、資本家:控制工人 相對傳統與保守傾向 重視傳統家庭價值:「在村莊裡,家庭是自主和強大的,但是在大城市裡,它變得索然無味、狹窄和毫無價值,而且降低為純粹的住所概念」 共同體的生活和勞動的領域適合婦女,是必要的 質疑:共同體與社會是否可單純二分? 3-2-2 機械性凝聚與 有機性凝聚 社會分工論 法國學者涂爾幹(Emile Durkheim)於1893年出版《社會分工論》 主張分工不會造成社會支解 分工絕對不會造成社會的支解和崩潰,它的各個部份的功能都彼此充分地聯繫在一起 反駁突尼斯過度重視共同體 將突尼斯原本比喻共同體屬有機狀態,社會是機械性組成的概念對調 機械性凝聚 機械性凝聚觀點: 勞動分工尚不發達的地方,社會團結是透過機械性凝聚 人們為了群體的一致性活動,會喪失自我,集體人格完全吸納個人人格,所有成員的共同觀點與共同傾向,超越個別成員自身的觀念和傾向, 人們因而失去個性,就像是無機物的分子一般 有機性凝聚 有機性凝聚觀點: 勞動分工的規律不但適用於社會,而且還適用於有機體 ,有機體的動物等級越高,其機能分化也就越細緻 社會就像有機體,等級越高,分工愈細緻 在分工的社會中,個人的人格和特徵得以表現,每個人所擁有的自由發展空間越廣 勞動越分化,個人就越貼近社會,整體與個人同步發展,社會更能有效地採取一致性行動 凝聚之轉變與比較 機械性與有機性凝聚之比較: 「機械性凝聚」無法像「有機性凝聚」那樣把人們緊密地結合起來,其自身的聯繫紐帶也將不斷地鬆弛, 例如,雖然家庭的影響力遍及相當多的層面,但多只是平常性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很細緻的作用,當傳統社會的家庭失去統一和不可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