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 下面再以中国封建 .doc

第三节 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 下面再以中国封建 .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 下面再以中国封建

第三节 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 下面再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例,探讨一下在社会形态基本上没有质的变化但有“部分质变”的情况下,“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是怎样促成了那部分质变的。 一.“两税法”是中国封建社会部分质变的标志 唐德宗[链接文本素材库和图片:唐德宗李适(742~805)是唐朝第十代皇帝。唐代宗李豫长子。宝应元年(762)代宗即位。时方讨安史叛军,以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封鲁王,不久改封雍王。安史之乱平定后,适以元帅功拜尚书令,与郭子仪等八人图形凌烟阁。广德二年(764)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死,适即位,次年改元建中。德宗即位之初,颇思励精图治,减乐工,损服玩,禁止宦官受赂,罢诸处岁贡,政局为之一新。建中元年(780)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宣布废除租庸调制及一切苛杂,实行两税法,按户等征居人之税,按土地征田亩之税,每岁夏秋两征。新税制适应了土地集中、贫富不均的情况,具有进步意义。德宗亦思打击藩镇,加强中央集权。但社会、政治条件并不成熟,反而引起一场大乱,爆发了朱滔、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德宗被迫于建中四年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兴元元年(784),因李怀光叛,德宗又走梁州(今陕西汉中)。最后,朝廷虽平定李怀光、李希烈等之乱,但对其余叛镇只得以姑息让步换取乱事的结束。此后,德宗对强藩巨镇的父死子代、据地称雄,再也无可奈何。德宗性猜忌,无力解决朝臣中的矛盾。终其一朝,刘晏、杨炎、窦参、陆贽、裴延龄等大臣之间倾轧不已,政局混乱。此外,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两人深受信任,分任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使宦官掌握禁军,势力进一步猖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唐朝政府颁行“两税法”,代替原来的“租庸调法”。[链接文本素材库和图片:租庸调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北魏在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租调制度,规定以一夫一妇作为交纳租调的单位,但对徭役的规定不详。北齐对租调和服役年龄都作了具体规定。隋朝建立后,开皇二年(582)新令规定:一夫一妇为一床, 交纳租粟三石, 调绢一匹(四丈)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单丁和奴婢、部曲、客女依半床交纳;丁男每年服役一个月。开皇三年又令:成丁年龄由十八岁提高为二十一岁,中男由十一岁提高到十六岁;每年服役期由一个月减为二十天;调绢由一匹改为二丈。开皇十年又规定丁年五十岁,免役收庸。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隋炀帝即位后,“除妇人及部曲、奴婢之课”。租调徭役完全按丁征收。李渊建立唐朝后,武德二年(619)二月制,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此外不得横有调敛。武德七年四月,又颁新的赋役令,规定:每丁纳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每年交纳绫(或绢)二丈、绵三两,不产丝绵的地方,则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丁役二十日,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折绢三尺。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皆免,正役和加役总数最多不能超过五十天。赋役令还规定:遇有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十分损六以上免调,十分损七以上,课役俱免。这就是租庸调制的主要内容。以后虽不断修订,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但上述基本内容一直未变。唐朝赋役令还规定,五品以上高级官僚及王公的亲属都可以按照品级在规定范围内免除赋役。六品以下、九品以上的中下级官吏只免除其本人的课役。征发课役的原则是,先富强,后贫弱;先多丁,后少丁。唐律禁止官吏在征发课役时违法及不均平。租庸调由县尉负责征收。庸调绢每年八月开始收敛,九月从州运往京城和指定地点,租则根据各地收获的早晚进行征收,十一月开始运送。一般是物之精和地之近者运往京城,送交司农、太府、将作、少府等寺监。物之固者与地之远者则送交边军及都护府以供军用。租庸调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这是建立在唐初自耕农大量存在,并且都占有一定数量土地的基础上的一种赋税制度。唐高宗、武则天以后,直到唐玄宗统治期间,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农民逐步失去土地,按丁征收的租庸调逐步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许多农民破产逃亡,成为地主的佃户。租庸调制与当时的土地占有情况日益不相适应,租庸调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实行两税法时,正式宣布废止租庸调制。]这不仅是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且是以国家法律形式承认了封建土地所有权关系的重大变革,因为随着“租庸调法”的废除,与“租庸调法”联系在一起的“均田制”(链接文本素材库:均田制是北魏中期到唐前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从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颁布均田令开始实施,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废弛,前后约三百年。北魏颁布的均田令由其前期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制度演变而来,是当时北方人口大量迁徙和死亡,土地荒芜,劳动力与土地分离,所有权和占有权十分混乱这一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十五岁以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