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发展历史拼图.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金融发展历史拼图

美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拼图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 陈志武 文章来源:《沪港经济》杂志 [ 2009-03-11 ] 共有0条点评   金融危机以来,对美国的口诛笔伐从未停止,美国市场上数十倍于GDP的衍生品交易额、惊人的高杠杆、严重透支未来的借贷消费习惯,都成为众矢之的。   实际上,次贷这一金融产品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为何现在爆发危机?雷曼兄弟10年前就高杠杆运作,为何2008年出现崩溃?让我们穿越时空,透过纷繁复杂的往事,还原美国金融发展的拼图。   CDS与200年前期货市场惊人相似   200多年前的美国,是一个宁静的农业社会,那时候还没有金融产品出现。1800年,美国95%的人口在农场,整个美国只有2800万美元在社会中流通。由于交通不便,美国跨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十分有限,美国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中西部的农民和美国东海岸、欧洲加工厂之间的贸易量非常少,农产品的价格风险也很小。农场主不需要靠金融产品来规避风险。   直到1845年,美国第一条伊利运河以及中西部铁路网相继形成,使中西部的州和东部州的贸易额大大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中间商特别是农场主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控制能力。在这一背景下,1848年,一系列期货交易所成立,玉米、棉花等远期合同开始出现,买卖双方通过柜台交易完成。   在1848年到1884年的36年中,尽管远期合同和后来的期货合同可以在不同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但一直没有一家中央结算公司协助平仓多空头寸。这一原始模式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使监管变得十分困难,没人知道交易总额,不知道总共有多少玉米被卖空,一切都不透明。直到1926年,才规定所有期货必须经过中央清算公司登记结算,混乱的期货市场开始变得清晰透明起来。   这一情形,与次贷危机中的CDS(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如出一辙。在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倒闭后,没人知道CDS市场的规模有多大。因为在美国,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数量都属于商业秘密。期货发展的历史给出了答案,美国已经形成了共识性的改革措施,即在CDS市场建立中央清算公司,由这个中央清算公司负责所有CDS交易的系统性结算,这比单纯号召政府介入监管来的更有效率。   美国期货的发展史表明,美国金融产品的创新都有其内在需求。金融创新本无错,但关键是要合理引导、适当监管。   美国人不是天生爱借钱消费   就如同中国人爱储蓄一样,美国人爱消费,而且是不负责任、不顾后果地超前消费。统计显示,2008年美国家庭的负债率已经达到136%。然而,美国在19世纪末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借钱消费。   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后,缝纫机成为第一个试图进入美国家庭的工业产品。生产缝纫机的工厂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宏伟的计划,他们希望缝纫机成为每一个家庭都拥有的“大件”。然而,美梦却遭遇现实的尴尬:一台缝纫机需要60—70美元,而当时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才300美元。这相当于要花费1/4的年收入。虽然缝纫机可以把做一件衣服的时间从2天缩短为2小时,但销售员没法说服家里的丈夫给太太购买缝纫机。   1856年,I.M.Singer公司的Edward Clark天才般地提出了全新的方法:客户可以在第一天首付5美元,然后每周付1美元,直到付完为止。这就是分期付款的雏形。20年后,到1876年时,这家公司销售了26万台缝纫机,其销售量超过所有其他缝纫机公司的总和。小小一个金融创新,让每个家庭不必等到存好足够的钱才买缝纫机,从而极大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从此,美国工业革命开始大踏步前进。   之后,分期付款的绝招被迅速复制。电冰箱、吸尘器厂商步其后尘,在报章杂志上赫然打出“每周3分钱,电动吸尘器到面前”的诱人广告。紧接着,汽车公司也依样画葫芦。那个年代,一辆汽车的价格是普通家庭多年的收入。尽管通用汽车的产品远比福特昂贵,通用汽车推出了分期付款业务后,受到消费者欢迎。同一时期,也有人向福特提议创办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但福特回答说:“我们的车,不付现金就不卖!”结果,通用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物美价廉的福特汽车,其市场份额从最高56%,逐渐下跌,此后再也没超过通用。金融工具的力量可见一斑。   在金融工具的支持下,美国家庭掀起了购置“大件”的浪潮。从1910年一直到1938年,美国家庭的负债与收入之比,从4%上升到11%,2008年甚至达到惊人的136%。   借贷消费的模式将在中国延续   有人认为,次贷危机将改变美国的消费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其实,这一模式不可能终结,而且将在中国延续和深化。   从历史看,经济模式从生产驱动发展为消费驱动,具有其必然性。从1780年到1880年,经过100多年的工业革命发展,整个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物质生产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消费能力。只要工厂开动机器,消费者想要多少,就能生产多少;只要有足够的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