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发电系统对继电保护灵敏度影响规律 Influence law of dis tributed generation on relay protection sensitivity.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9卷第1期 电力白劝侣设备 V01.29No.1
ElectricPowerAutomation
02009年1月 Equipment Jan.2009
分布式发电系统对继电保护灵敏度影响规律
林霞,陆于平,吴新佳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研究了分布式电源(DG)对过流保护灵敏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多13(3配电网的过流保护修正方案。
利用单位电流法和多端口网络法对DG接入配电网后的等效电路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理论和仿真证明:单一
DG对保护灵敏度的影响规律是由DG短路阻抗和接入位置决定的二次型;多DG接入系统对保护分支电流
的影响特性近似看作各DG影响特性曲线的叠加;以系统短路阻抗中点为基准点,两侧按照13(3短路容量顺
序接入对保护分支电流的影响最小。对反时限过流保护的动作特性曲线进行正向修正和反向校核,使其保持
正确的配合关系和配合裕度,从而消除13(3对配电网过流保护的影响。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过流保护;灵敏度特性曲线;多端口网络;单位电流法
771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为例,对DG接入对过流保护灵敏度的影响做深入
0引言
分析。一个多电源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可以经过
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发电方式, 归算得到图1(a)的形式。其中,3处为系统电源,2
以其投资省、能耗低、清洁环保、供电灵活的优势,在 处为13(3,X。。、Xz.、X,。分别为各支路阻抗。EK,为
现代电力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分布式 故障点的附加电源。
电源DG(DistributedGeneration)一般由配电网接
人,传统的配电网采用的保护多为带反时限特性的
过电流保护,保护的配置也是按照辐射型网络结构
进行的。DG接入后,配电网转变成一个多电源互联
网络,故障电流的流向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包括主
系统和运行DG在内的所有电源同时流向故障点。 (a)三相短路时等效系统图 (b)电源至短路点转移阻抗图
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对保护的配合机制与定值整定产 图1单位电流法求转移阻抗系统图
Calculationoftransfer
生了深刻影响[2邯],使得传统配电网保护无法适应新 Fig.1 impedance
unit—currentmethod
的配电网络。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现行的I)G并网 using
运行规程都规定: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DG必须迅 利用单位电流法求各电源至短路点的转移阻
速退出配电网以保证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等[7。8]。这抗,可得tilth图1(b)形式。其中,E。。为系统等效电
种方式虽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势,E。:为DG等效电势,X。K,为系统支路的等效转
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破坏了DG的正常运行, 移阻抗,X。K。为DG支路等效转移阻抗。
大为削弱了分布式发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优势。目 设系统电源为无穷大系统,忽略负荷电流,则故
前有基于广域保护思想的[9。1lj配电网保护方案,但障时,系统及DG电源支路感受电流分别为
相对而言成本过高;也有的配电网保护解决方案是
f3K+ (1)
基于IX;对过流保护灵敏度的影响提出的[123,但该 X3K.X3。+(X3./x2。+1)Xl,
方案仅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NFC技术补全智能用电通信环路 Consummation of Smart Power Consumption Communication Loop Based on NFC.pdf
- 利用SCP预测中期电价 Medium-term Forecasting of Electricity Price by SCP.pdf
- 利用S变换时频等值线图与幅值包络向量实现电压凹陷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oltage Dips Using Time-Frequency Contour and Amplitude Envelope Vectors by S-Transform.pdf
- 分布式变换器的结构和控制体系 Structure and Control Mode of Distributed Converters.pdf
- 利用TGA及DSC研究变压器油浸绝缘纸的老化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geing of Transformer Oil-immersed Paper Using TGA and DSC.pdf
- 分布式并行混合遗传算法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Parallel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n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pdf
- 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效应分析及检测方法的研究.pdf
- 分布式电力系统中微网功率负荷最优分配 Power Load Optimization of Microgrids in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s.pdf
- 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研究 Study on Standard for Grid-Integration of Distributed Resources.pdf
-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id-connect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pdf
- 利用架空线路测量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误差研究 Error Sources of Grounding Grid Resistance Measurement Using Overhead Ground Line.pdf
- 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时域仿真方法研究——(一)基本框架与仿真算法 Methodology of transient simulation in time domain for DG and microgrid(1)basic framework and algorithm.pdf
- 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无源滤波器的多目标优化 Multi-Object Optimization of Passive Filter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pdf
- 利用径向温度分布特征检测绝缘子污秽等级 Insulator Pollution Level Detection Using Rad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eatures.pdf
- 利用矩阵束算法提取水力机组参数的振荡特性 Application of Matrix Pencil Method Extracting Oscillation Characteristic of Hydro-generating Unit Parameters.pdf
- 分布式发电中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Review of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Technology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pdf
- 分布式发电中燃料电池并网的建模及其仿真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Joint Operation of Fuel Cell with Power Grid.pdf
- 分布式风电场设备多智能体状态监测系统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Equipments in Distributed Wind Farm Based on Multi-agent System.pdf
- 分布式供能系统接入电网模型研究综述 Review of grid-connection models of 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s.pdf
- 利用零序电流全量Hough变换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 A Novel Hough Transform Approach of Fault Line Selec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Total Zero-sequence Current.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