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嵚:打捞“被遗忘盛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嵚:打捞“被遗忘的盛世” 本报记者 郑连根 在红极一时的“草根写史”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风云际会的明朝十七帝里,作者当年明月唯独给予明孝宗朱祐樘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他既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但让人颇感遗憾的是,多达7本的《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关朱祐樘以及他的弘治朝的描述,仅有简略的10页纸,不到1万字,令诸多“明粉”们大呼意犹未尽。 从2008年开始,“细解历史派”代表、笔名为“独孤雪亭”的张嵚誓言:“愿不惜笔墨,真实地还原一代仁君朱祐樘以及他的弘治朝。”他认为,18年的弘治朝是中国历史上“被遗忘的盛世”。于是,在2009年9月,这本名为《被遗忘的盛世》的历史读物高调上市。书商打出的宣传语是:“《万历十五年》以后又一部颠覆意义的经典之作。” 争论同样存在。尽管朱祐樘有着公认的良好评价,但其在位不过18年,向来不被史家关注。对于这样一位皇帝,是否值得这样大书特书?看似风平浪静的“弘治十八年”,是否配称“被遗忘的盛世”?作者张嵚曾说:“中国历史上许多大书特书的盛世,其实是相当不合格的,而如弘治十八年这个被遗忘的时代,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发展脉络。”这番宏论的“底气”又来自何处?带着种种的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张嵚。 为什么关注弘治朝 记者:您曾经不止一次说“历史不该成为今天生活的负担,却该成为明天腾飞的翅膀”。那么您笔下的这段“被遗忘的盛世”,是否为今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您写“弘治十八年”的现实意义何在? 张嵚: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这样一个概念: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变革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思想的变革都日新月异。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社会转型期。而500年前明朝中期的“弘治十八年”,也恰好走到了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转型期,两个时代都同样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有相似之处。前人在相似问题上的选择,无疑值得后人借鉴。仔细地审视这个时代,大到国家大政方针的选择,小到大背景下每个人的人生抉择,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借鉴意义。 记者:这是明朝中期的一段历史,不少人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您能谈一下这段时期明王朝的主要问题和社会概况吗? 张嵚:明王朝在这一时期的问题,其实是朱元璋遗留的,朱元璋在建国初期订立的一系列制度,其目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向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方向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从明英宗1436年登基,到明孝宗朱祐樘1487年登位,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脱节”造成的种种问题,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当年明月在他的《明朝那些事儿》中感叹过:“如果没有朱祐樘,大明公司这笔买卖估计也就一百来年就关门了。”虽说是调侃,但确实是实情。 记者:这样的脱节,具体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呢? 张嵚:比如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五十万人被瓦剌击溃。明军在那场战斗中所谓的“五十万人”,只是账面上的数字,真实的情况是,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明王朝的屯田卫所制被破坏,士兵纷纷逃亡,各支部队缺编极其严重,战斗力更无法保证。另一个问题就是大量无地农民增加,造成了困扰明王朝两个世纪的“流民问题”,从1436年明英宗登基到1487年明孝宗登基,51年的时间里,明王朝有历史记载的万人以上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有18次,其中在被明史称赞为保泰持盈的明英宗天顺朝,8年时间里有历史记载的万人规模以上的农民起义就有4次,在明英宗去世的天顺八年,更酿成了席卷整个华中地区的荆襄农民大起义。在国民经济方面,明朝“黄册”、“鱼鳞册”上承担国家赋税的土地和人口,比朱元璋时期减少了一半,大量土地被巧立名目地侵占,国家收入锐减。同时蒙古鞑靼部落持续侵扰边关,军费开支每年激增。这一时期的大明王朝,如果用扁鹊的话来形容的话,可以说是“君有疾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记者:如果再用扁鹊的话形容,是不是可以说,明孝宗在位的18年是为积弊重重的大明王朝送去了一剂革除弊政的火齐汤? 张嵚:是的。虽然史家对明孝宗的政绩评价颇高,但大多集中在“选贤任能”、“罢斥奸佞”这些事情上,认为他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但实际上,朱祐樘是一个伟大的改革者,他的大部分心血,都花在了如何解决“体制脱节”的问题上。他在位期间,对内改革了明王朝的税收制度和经济制度,放宽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限制,第一次提出“商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的主张,加快税收效率,减少税收成本。同时,向荆襄等地大规模迁移流民,解决土地问题。对外,他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轻易不动兵,起用能将完善北部边陲防御,改革军官选拔制度。将“募兵制”、“兵役制”第一次写进国家法律。在政治上,他强化内阁制权力,设立京察、铨选制度,加强政府监督提升效率。正是这些首创性的举措,让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在短短的几年间重新焕发了生机。可以说,“弘治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