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造海水的配方*
(引自Chemical Oceanography ,Second Edition , Millero F J,1996)
名称
质量(×10-3kg)
氯化钠
氯化镁
硫酸钠
氯化钙
氯化钾
重碳酸钠
溴化钾
硼酸
氯化锶
氟化钠
23.98
5.029
4.01
1.14
0.699
0.172
0.100
0.0254
0.0143
0.0029
*:水&化合物的总重量为1kg.
《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林永成主编??2003??
细菌的分离: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营养琼脂等是分离细菌的常用培养基,前苏联细菌学家设计的ZOBELL 2216E培养基是培养好气性异养细菌较好的培养基,可培养多种细菌,SIMIDU培养基也常用于海洋好气性异养细菌的分离,PFENNIGS培养基适用于海洋光合细菌的分离,分离海洋弧菌可采用TCBS培养基,培养基PH一般为7.2-7.6,盐度为28到30,培养温度28到37, 培养时间1到7天,注意观察平板菌落变化,1到2天先挑取大菌落,5到7天后再挑取小菌落,为防止真菌的污染,常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抗真菌抗生素,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等。放线菌因生长缓慢且菌落不大,一般不会对细菌的分离产生影响。
放线菌的分离:
1 放线菌是数量最多、最常分离到的G+,JENSEN的研究表明,离海岸越近,在0到1米水深的底泥样本中,链霉菌占分离的放线菌总数的86%,小单孢菌占12%,其他占2%。
2 分离培养基
多采用合成培养基(高氏合成一号、精氨酸、天门冬素培养基)和有机培养基(HV、YE、WAKSMAN、bennett),高氏合成一号是分离的常用培养基,适合尤其是链霉菌的生长,但细菌和真菌也大量生长。HV是以腐植酸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对小单孢菌、小双孢菌、指孢囊菌、链孢囊菌的选择性高,但是生长的放线菌形态不完整,难以观察,给挑菌工作带来困难。
抑制剂
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可抑制真菌,青霉素、链霉素可抑制细菌,重铬酸钾对真菌和细菌均可抑制,0·005%-0·01%是较理想的分离抑制剂,有三个特点: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不影响放线菌的正常生长,还可促进一些放线菌孢子的萌发,价格低廉。
样品预处理
120干热处理样品1小时能大大减少细菌和链霉菌的数量,而对稀有放线菌影响较少,甚至能利于孢子萌发,由于海洋样品多潮湿,同时孢子对湿热敏感,故采用50到55度的热处理会促使大部分孢子萌发。
化学杀菌剂法
杀菌剂 苯酚 SDS 葡萄糖酸洗必泰CG 苄索氯氨BC 碳酸钙 氯化钙
富集的放线菌 非链霉菌属 小单孢菌 智囊孢菌
小双孢菌 非链霉菌属 小四孢菌 所有放线菌 放线双孢菌
小四孢菌 链孢囊菌
差速离心 浓缩
真菌的分离:
到2000年止已认知的海洋真菌仅仅444种,包括177属360种的子囊菌(占81·1%),51属74种半知菌(占16·7%)和7属10种的担子菌(占2·2%)
选择性富集
海水样品可通过浓缩或过滤,用无菌的0·45μm孔径的硝酸纤维素滤膜过滤海水,然后直接把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
分离酵母菌时,可将含50-200㎎/L氯霉素的分离培养基用浓盐酸调PH值至3·4酸性条件下可抑制很多细菌生长。
植物内生真菌分离方法:
进行分离前,对植物材料表面进行彻底消毒非常必要,典型的消毒剂有70%-90%的乙醇、漂白剂、1%的过氧乙酸和3%-30%的过氧化氢,多采用PDA培养基,并加入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鉴定:
16S rRNA相对分子量适中,易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可以为细菌鉴定提供相对稳定可靠的信息,广泛用于评价生物遗传多态性和系统发生关系。18S rRNA成为目前研究真菌属物种多样性的分析比较。原核微生物rRNA包含23S、16S、5S,真核微生物转录区包含5S、18S、5·8S、28S。
(C+G)mol%在种内不超过4%,属内不超过10%。低于2%没有分内学意义。只具有否定价值,需与表型特征相结合。
16S rDNA成为细菌种属鉴定和分类的标准方法,适用种及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同源性≥95%的菌可归为同一属,≥97%可视为同一种,大于97%时必须测定DNA-DNA杂交率是否大于70%才能确定是否为新种。由于对同种内的不同菌株分辨力较差,更适合研究属及属以上的菌株。
18S rDNA普遍用于真菌物种的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1T808 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检查规范.pdf
- 国土空间规划术语.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 著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资料.pdf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听力音频.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科学《小小工程师》ppt课件.pptx VIP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示范(模板).doc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docx VIP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重庆专用)几何填空题-重庆中考压轴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