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数量规模和增长速度.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产阶级的数量规模及增长速度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到底有多少人是中产阶级?这一问题是目前中国中产阶级研究中讨论最多也是争论最大的问题,而不同的中产阶级概念定义和划分指标所估计出的数字差异很大。 1、对中产阶级数据规模的各种估计 表1列出了近年来研究者估计的中产阶级数量和选择的划分指标。从表1显示的情况来看,社会学家在选择划分中产阶级的指标上较为接近,主要的指标是职业、收入、文化水平、消费和主观认同等,但依据这些划分指标估计的中产阶级数量差异很大,所估计出的全国范围的中产阶级比例从3.1%到25%,城市中产阶级比例从8%到48.5%。一般来说,主观估计的中产阶级比例较高,这可能是由于人们主观上强烈感受到当前中国中产阶层在迅速崛起。另外,采用单一指标——特别是职业标准——分类中产阶级,其比例估计较高,而以多元指标来估计的比例则较低。不过,其中几个数据质量较高和估计方法较精细的比例估计比较接近(李培林,2006;牛津分析,2003;李春玲,2001;周晓虹,2001),这几个数据估计结果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中产阶级所占比例在4%-5%之间;在城市,中产阶级所占比例大约在10%左右;在大城市,中产阶级所占比例大约在12%-15%之间。这样的估计比例可能较符合公众心目中的中产阶级数量规模,不过,最近两、三年中产阶级的数量应该有明显增长,实际比例应该会高于上述估计。 表1 中产阶级比例估计及划分标准 年代 著者 论著发表处 全国 中产阶级比例 城市 中产阶级比例 划分指标 调查数据及估计方法 1997 张建明 洪大用 等 “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第5期 — 48.5%(北京市) 社会经济指数(文化水平、收入和职业) 北京市抽样调查,数据统计估计 1999 陆学艺 “社科院学者称2020年中国人三分之一是“中产”《环球》2007年6月 15% — 职业 无调查数据, 主观估计 2000 肖文涛 “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20%-25% — 收入及家庭金融资产 无调查数据, 主观估计 2001 周晓虹 “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象”《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 11.9%(大城市) 经济条件、职业和文化水平 五大城市电话调查数据,数据统计估计 2001 李春玲 《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1% 12%(大城市) 职业、收入、消费和主观认同 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统计估计 2003 牛津分析 “中国:中产阶级”《财经界》2005年4月) 4.5% 8% 收入及实际购买力 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统计估计 2004 刘毅 “中产阶层的界定方法及实证测度——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开放时代〉2006年第4期 — 23.7%(珠江三角洲城镇家庭) 收入、职业和消费 珠江三角洲抽样调查,数据统计估计 2005 李强 “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社会》2005(1) 15% — 职业 无调查数据, 主观估计 2006 李培林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和认同”,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年会“中产阶级国际比较论坛”论文集 核心中产阶级 3.1% 半核心中产阶级8.9% 边缘中产阶级20.9% — 职业、收入和文化水平 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统计估计 2007 陆学艺 “社科院学者称2020年中国人三分之一是“中产”《环球》2007年6月 22%-23% — 职业 无调查数据, 主观估计 2、基于EAMC阶级分类所估计的中产阶级数量比例及增长趋势 在当前国际社会学领域,埃里克·奥林·赖特的新马克思主义阶级分类框架和约翰?戈德索普的新韦伯主义阶级分类框架是中产阶级划分最常采用的分类标准。东亚的一批社会学家(“东亚中产阶级比较研究项目”——EAMC Project)在比较了上述两种阶级分类框架以后,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东亚新兴工业化社会的中产阶级划分模式,即EAMC阶级分类,这一中产阶级分类模式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中产阶级比较研究中被广泛采纳(Hisao,1999;2001;2006)。EAMC阶级分类是在约翰?戈德索普(John Goldthorpe)的阶级分类框架基本上做了进一步的中产阶级划分,它共划分出六个阶级:1)资产阶级或企业家阶级(雇佣20人以上的企业主);2)新中产阶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老中产阶级(雇佣20人以下的小雇主和不雇佣他人的小业主);4)边缘中产阶级(普通办公人员和非体力的商业服务业人员);5)工人阶级(技术人员、监工人员、技术工人、半技术和非技术工人);6)农业劳动者。具体的分类方法参见表2。 表2 戈德索普的阶级分类与EAMC项目阶级分类的对应 戈德索普的阶级分类 EAMC项目阶级分类 I 较高级等级专业人员 I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