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莹新闻周报 20130505 塑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莹的新闻周报塑像 整理: 1503 陈镜宇 校对: 评价: 本周,很多人都对一座塑像冷嘲热讽,就是现在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这座。 这样端正的半身人物塑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其实我们并没有少见过。真身一般都是知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数学家等等。总之,都是在某些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前辈们,但是矗立在湖北恩施州来凤县高级中学的这座塑像,却是该校为去年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杨元所塑。塑像下方的鎏金大字,书写着杨元的事迹。 1993年生的杨元,是一个农村娃,去年他以688分的成绩,成为全州的高考理科状元,并且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所录取,也是去年全州唯一一个考入清华的学生,更是来凤县第一位全州理科状元。最后还有一句评语是这样写的:杨元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通过校方为杨元撰写的简介,可以看出杨元对母校的价值所在。 去年高考发榜的当天,校方组织师生举办庆祝活动,还有轿车载着杨元把整个县城都游了一遍。所以,我完全相信校长周曼所言:塑像的初衷,是想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不过,这张照片在微博上一现身,立马就招致众人大量的转发和评论,基调就是两个字:荒唐。崇尚知识的态度可取,这样的立碑游街的方式,恐怕就如到莫言老家墙上扒土一样荒唐了。 在一片质疑声中,本周四,校方已经将这座别扭的塑像给拆除了。从4月2号树立到5月2号被拆除,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场状元塑像风波,成为十足的一场闹剧。这样的收场,似乎也在众人意料之中。毕竟一座塑像,无论塑立还是拆除,都在一念之间,举手之劳而已。 事情似乎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纷争也可以停息,但是很多忧思仍然在继续。仔细想来,尽管雷人的,有形的塑像已经被轻而易举地拆除了,但是那些无形的丰碑,并没有就此连根拔起,它仍然矗立于平常民众心中,从校长、家长到学生,都根深蒂固。在“轻佻”的雕像背后,其实是更沉重的教育分化现实,足以佐证的现实情形是一流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已经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近年来,名牌大学的生源,已基本被某些超级中学所垄断。一个清华学生之所以能成为民办中学,致力推出的“偶像”,只能说明在实际中,这样的考取结果太少太少了。 其实早在2004年,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对外公布炒作高考状元。由此,媒体上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也冷了下来,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依然对谁是状,出自哪所学校,多少分数,悉数熟知。道理其实很简单,应试教育体制依然,高考招生制度依然,换句话说,高考状元受热捧的现实土壤仍然肥沃如初,出再多的禁令也无济于事,特别是那些农家子弟而言,无形的塑像,还将长久矗立在他们的心中。虽然我们在不少研究当中看到的是高考改变命运功能的弱化,但这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高校在扩招,大学入学人群在扩大,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也并不一定能立马飞上梧桐树,成为金凤凰。另一方面,的确成才渠道正在不断扩展,大学已经不是那根独木桥了。在过江的通道上,也不止大学这一座桥,但是这只是对整个社会的统计,但对每个像湖北恩施州来凤县这样的贫困县的山村孩子而言,他们的成长道路依然狭窄。那些钢琴、跳舞、绘画、书法之类的文艺特长几乎与他们绝缘。学科竞赛,专长选拔也因为教育资源落后,而还无优势可言。 少年留学,青年创业,更是他们不敢想的梦。对他们可能只有干瘪的两条路:书读得好,上大学赌个明天,读不好,不如早日出门打工,自谋出路。这样看来,对那些心怀梦想的农村学子而言,高考怎么可能不被重视,高考状元怎么可能不被崇拜呢。高考,至今依然是那些农二代、穷二代们逆袭的唯一正统出路。毕竟像熊朝忠那样,从矿工到拳王的传奇,是不能复制的成功。对于像杨元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制度分配教育资源不公的外部环境,与其相差几个世纪的学生,坐在清华北大一起听课,是件在当地看来近乎奇迹的事情,当然也是众多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价值取向,更是孩子们从底层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 试想,在山区小城,如果不读书,农家子弟们还有其他不出买廉价劳动力的选择么。即便大学毕业后,他们的人生道路依然凶险逼仄,但高考是他们必须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碍。也许对有些人来说,读书确实早已无用,因为他们的人生通道缤纷多彩,清华还是北大,早已不再新鲜,但是对于众多杨元们而言,那却是一道难以触摸的疼痛。你我之中,多少人曾经在这座无形塑像牵引下,秉烛夜读、发愤图强,用个体的努力去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写人生的轨迹,从而让一股股涓涓细流汇聚成时代的洪水。 所以,且慢冷嘲热讽,所以,我们依旧感谢高考。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