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机组实施给水加氧处理的可行性 The feasibility of feed water oxygenation treatment in ultra-supercritical unit.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校春-,徐洪2,赵益民一
(1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27;2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2)
摘要: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泰州电厂)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在投产后由于水冷壁管节流孔沉积氧化物。
使得超温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爆管隐患。理论上认为,给水加氧处理是防止带节流孔垂直管屏水冷壁超温
爆管的有效措施.为此分析了泰州电厂超超『临界机组给水加氧处理的可行性。在确认给水加氧可行的基础
上.对机组水汽品质做了进一步查定。以确保给水加氧试验的成功。详细介绍了泰州电厂加氧试验的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超超临界机组实施给水加氧是可行的。给水加氧后。给水含铁量得到了控制,降低了腐蚀
产物在水冷壁进121节流孔板处的沉积.运行安全得以保证;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延长了锅炉的化学清
洗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水冷壁;流动加速腐蚀;全挥发处理;给水加氧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2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9649(2011)12-0051-04
孔板结垢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1号、2号
1锅炉水冷壁管超温分析 锅炉水冷壁进口节流}L板结垢情况见图1和图2)。
经分析.水冷壁节流iL板上沉积物主要成分为磁性
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配置 氧化铁.其质量分数达956%。
泰州电厂2x1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1000Mw超超
临界压力兀型锅炉(1机l炉),其炉膛水冷壁下部
和上部均采用垂直管屏.下部水冷壁管采用外径为
28.6mm、壁厚为5.8mm的内螺纹管.炉膛上、下部
水冷壁均采用带有二级混合器的中间集箱过渡。
在水冷壁人口处安装不同孔径的节流iL板。配置
的水冷壁节流iL规格不一.侧墙节流fLfL径为7.5~
10.0mm.平均fL径9.0mm:前后墙节流孔孔径为
7.0~14.0mm,平均孔径11.0mmI“。
泰州电厂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07年12月4
日、2008年3月31日投产.投产后机组给水采用氧
化性全挥发处理(AVT(O)),给水铁含量能达到目前
国内超临界机组AVT(O)的运行水质要求。自投产
以来.2号锅炉多次出现水冷壁管超温现象。2008年
10月30日2号锅炉右侧水冷壁第332号管超温至
583.6℃.经反复调整无效后停炉。对超温水冷壁节
流孔板进行割管检查.发现有黑色沉积物,该沉积物 Fig.2
占节流孔通径的1/2以上。扩大检查范围,发现左、 在超超『临界参数条件下.炉前给水发生流动加
右侧墙靠后水冷壁凡有超温现象的.其节流}L板上 速腐蚀(FAC),腐蚀产物为磁性氧化铁。该磁性氧化
均存在或多或少的沉积物.而前、后墙水冷壁管节流 铁沉积在水冷壁人口节流孔板处.沉积量达到一定
孔板沉积物较少.同年1号机组小修,11月5日对l程度后会导致水冷壁流量分配异常.进而引起局部
号锅炉水冷壁节流孔板进行割管检查,所得结果与 超温甚至爆管.因此认为.国产1000Mw超超I|缶界
压力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失效事故频繁发是由炉前
2号锅炉相似.2009年初.2号锅炉水冷壁进口节流
收稿日期:2011-04—21:修回日期:201l_08·18
万方数据
给水流动加速腐蚀而引起【2]。
存全挥发处理(AVT)_T_况下.给水系统金属表面
3给水加氧处理在泰州电厂实施的可行性
所生成的氧化膜主要为磁性氧化铁.其溶解度较大.
故给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厂站端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子站配置方案的探讨.pdf
- 厂站过电压的绝缘安全预测研究 Study on Forecasting Insulation Safety for Overovltage of Large Power Station.pdf
- 厂站交直流互串跳闸分析及防范措施.pdf
- 厂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引起开关误跳闸的仿真与研究 Simulation and Study of the Breaker Mis-Trip Due to DC System Grounding Faults in the Plant Station.pdf
- 厂自备电站与电力系统并网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pdf
-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内容与方法 Content and Method of Site and Foundation Seismic Response Evaluate.pdf
- 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其应用 Shear Wave Velocity Testing of Building Site and Its Application.pdf
- 厂站自动化系统从客户服务器到客户集群服务器结构的改造 Transformation from ClientServer to ClientCluster Structure in Power Plant and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s.pdf
- 场击穿型真空触发开关的触发源性能研究 Study on Trigger Source Performance of Field-breakdown Triggered Vacuum Switch.pdf
- 场击穿型真空触发开关控制器设计及时延特性 Delay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of Controller of a Field-breakdown Triggered Vacuum Switch.pdf
- 超超临界机组瞬变负荷对供电煤耗率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instantaneously variable load on coal consumption rate in ultra supercritical unit.pdf
- 采用超声波检测评定压力容器焊缝非圆形缺陷 Assess though Ultrasonic Examine for un-Round Bug of Welding Line of Pressure Vessel.pdf
- 采用超憎水性涂层缓解导线表面覆冰的实验研究 Effect of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of Wire on Anti-icing.pdf
- 采用齿冠开槽法有效抑制永磁电机齿槽力矩 Reducing the Cogging Torque of PM Motor by Stator Teeth Notching.pdf
- 采用穿刺型防弧金具防止10 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 Prevention of Lightning-caused Breakage of 10 kV Overhead Insulated Conductors Using Stab-type Arc-protection Fitting.pdf
- 采用传输矩阵方法的多回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电气不平衡度计算 Calculation on Electrical Unbalance of Multi-circuit EHVUHV Transmission Lines by Transmission Matrix.pdf
- 采用串变调压的电力变压器设计分析 Design Analysis of Power Transformer with Voltage Regulation of Series Transformer.pdf
- 采用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电源设计的三遥实验分析 Analysis of Three Remotes Test with Power Supply Design from Straight-thought Current Transformer.pdf
- 采用串联电抗器限制500 kV短路电流在华东电网的应用 Using series reactors to limit 500 kV short-circuit current for East China Power Grid.pdf
- 采用串联网侧变换器的DFIG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 Low Voltage Ride-through Control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Turbines with a Series Grid-side Converter.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