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活圈道路系统建设成果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興工程季刊.第103期.2009年4月.PP.77-84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S,INC. .tw/journal/ 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成果與展望 術 技 程 工 范 琳 珮* 術 技 程 工 摘 要 生活圈道路交通建設經過 18 個生活圈及四年建設計畫後,推動長達近 20 年的建設計畫,在其 TAOTAO 已達最初揭櫫的二大目標(1 小時由地方中心至區域中心、半小時由各市鎮至地方中心)後,臺灣 地區已建構綿密的道路交通網絡、完成平衡各生活圈生活及交通的基本需求,可謂達成其階段性任 務。惟推動多年的生活圈道路交通建設,過程中也產生許多議題,有待逐一改善。 目前正值能源危機、原物料價格大幅波動之際,以「節能減碳」發展大眾公路客運系統、建構 綠色運具路網、抑制小客車及機車成長,為刻不容緩的政策發展。交通建設不宜一味新闢或拓寬, 宜側重提升道路使用效能,思考以交通系統管理(TSM )為導向,改善運輸效能。期許我國道路建 設能以「質」替代「量」的模式,朝向以人為本、提升既有道路使用效能為主。 關鍵字:生活圈、道路建設、財政級次、交通管理 一、前 言 二、地方生活圈理念 交通建設往往是帶動地方繁榮、連繫各類活 民國 60 年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鑒於 動及傳輸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可及性愈高的地 我國汽車持有率不斷成長,隨著運輸工具的改 區,通常愈能吸引人們集居及投資,產生群聚效 變、可及性的增加,國人生活範圍逐漸擴大,為 益。惟人口過度集中於都市,易衍生住宅、環 均衡區域發展、避免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市、配 合產業需求及提升生活品質,於 68 年「台灣地 境、衛生、交通及區域發展失衡等諸多問題。政 區綜合開發計畫」,引進生活圈與都市體系理 府為避免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市,爰將台灣地區 念,將都市發展體系與國民生活週期,根據地 劃分為 18 個生活圈,以達促進地區均衡發展之 域、文化背景、經濟之同質性等因素,將台灣地 目的。其中,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即為有計 區劃分為 18 個地方生活圈,以生活圈理念作為 畫性及統整性的交通基礎建設計畫,扮演均衡地 考量建設計畫範圍的依據。 方發展的觸媒。 生活圈是以地方中心以上的都市為未來發展 推動近 20 年的生活圈道路交通建設,其建 核心,即居民每日至每週生活、活動的區域範 設成果確實值得表彰,同時卻也產生若干議題值 圍,根據通勤、購物、產業活動、地理環境及發 得探討,特別在國家整體交通基礎建設已臻完備 展潛力等因素,劃設生活圈影響範圍。由直轄 的情境下,其未來該如何調整及發展,是值得省 市、縣(市)政府為主體,推動工作、交通、住 思及探索。 宅、休閒、文教、醫療、購物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