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无界相融共生语文课程基地常熟试验中学学校基本情况和.PPT

读写无界相融共生语文课程基地常熟试验中学学校基本情况和.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写无界相融共生语文课程基地常熟试验中学学校基本情况和.PPT

社团活动安排表 2 学生写随笔的内容 1 学生写随笔的数量要求:每位学生要做到每周写随笔2篇以上。 4 学生写随笔的保障措施 3 学生随笔的评价及推荐工作 2. 探索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新模式 (3)学生写作活动的具体措施 2. 探索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新模式 (4)对教师阅读活动的要求 年龄 阅读要求 书刊(份) 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字) 35 4 4000 36-45 2 2000 45-50 1 1000 50 不做硬性规定 3. 学校定期以征文的形式开展作文竞赛,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感,形成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4.开展文学社团活动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展讲座、论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阅读及写作的兴趣。 出刊校报、校刊,举办“文学沙龙”等,以活动的形式促进阅读与写作。 5.编写我校阅读、写作方面的校本教材。 开发主题为“常熟文化”的基础性校本课程,让学生“知我常熟、爱我常熟”,将爱国主义教育深深地扎根在爱家乡的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可闻、可视、可亲、可近的知识中受到教育。 课程内容包括常熟历史、常熟名人、常熟曲艺、常熟名胜、常熟经济、常熟民间文学、常熟传统体育、常熟革命斗争史等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常熟千多年的历史,了解享有美誉的常熟文化名人;常熟名胜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常熟的自然地理,更让学生了解了人文地理;常熟曲艺、民间文学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前人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 6.开展网上读写活动。通过博客及其他网络平台,为学生的读写交流创设更开放的空间。 7.制定实验中学语文学科学习评价表,以及读书笔记规范化方案。 语文学科学习评价表有助于学科学习评价表学生全面评估自己一段时期语文素养的培养情况。 另外,我们还将在部分年级实施更为开放的评价制度,把评价内容分为阅读、写作、古诗文积累三大部分。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 “读写无界,相融共生” 语文课程基地 常熟市实验中学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一 1946年 1998年 2004年 2014年 国立二中 常熟市实验中学 迁至湘江路 新建崇文校区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初中74班,师生4000多名。 设施齐全,装备先进。 体育教育 艺术教育 科技教育 课程文化建设亮点 综合实践 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二 指导思想 以课程基地为载体传扬校园文化,进一步丰厚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不断促进学校和师生的优质特色发展,做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同时积极参与常熟的文化建设,为江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常熟的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读写无界,相融共生” 原则 人本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 项目基础 三 (一)地域基础 常熟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 东倚上海,南连苏州,西邻无锡。 常熟人文历史悠久、山川景色秀丽、崇文重教传统 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 实验中学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学校 更应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读写无界,相融共生”语文课程基地主要由语文学科组承担建设任务,学校各部门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语文组共有教师35名,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1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名,常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6名,常熟市语文教学能手8名。 (二)师资基础 十一五重点课题 《中华文化经典学习对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影响》 中国教育学会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与考试》子课题 江苏省教育学会 《人本思想在现代化教育软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电教馆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学校课程文化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学生社团共建初中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 《阅读教学中强化差别感受性的途径与方法实践研究》 (三)学术基础 课题——已结题 课题——进行中 (四)课程基础 A 人文与社会 B 科学与技术 C 体育与健康 D 艺术与审美 E 合作与交流 划分社团领域 社 团领 域 (四)课程基础 文学欣赏与写作、历史钩沉、音乐之声、舞蹈入门、书法与绘画、摄影技巧、国际交流、修学旅行等 形成活动项目 组建活动团队 建设目标与内容 四 (一)建设目标 继承叶圣陶提出的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理念,借助读写平台建设,探索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师生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课程改革,强化课程建设,深化素质教育; 推动学校形成办学特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