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小时生气造成的体力与精神的消耗,相当于3天中一共加班6小时以上的消耗 [复制链接]
薄荷女人 薄荷女人 当前离线 精华0帖子59积分177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2011-8-22最后登录2012-6-8威望0 K点84 贡献34 .
39
主题 0
好友 177
积分
已有小成
已有小成, 积分 1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UID6396.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科学试验证明,当人乐观愉快时,人体通过生化过程使血液中增加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起着调节血液流量与兴奋神经细胞的作用,使人体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而当人的情绪有所波动、产生消极悲伤情感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历分析证明,消极恶劣的情绪会引起心理矛盾,造成心理及体力的过度消耗,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从而使各种疾病甚至癌症发生。精神上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胃肠系统的疾病,因为情绪抑郁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受到抑制,进而引起食欲的减退,甚至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器质性的损伤。具体地说,1小时生气造成的体力与精神的消耗,相当于3天中一共加班6小时以上的消耗,盛怒有时还能使人暴亡。
浮躁的人常为一点点小事而生气,其实生气是一个人对自己施的一种酷刑,这种酷刑使自己越来越快地衰老,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健康,生气也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人生虽然短暂却是美好的,我们实在不该成为扼杀自己人生的刽子手。
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某些事而生气?我想多半答案是肯定的。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没有生过气的人,我们却能极其容易找到一个为了一点小事而心怀怨气的人。
有一天,我在朋友的心理诊所帮忙,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我能感觉到他一身怒气,并且他很浮躁,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他告诉我,在家里,妻子老是惹他生气,在单位里,同事老是惹他生气……最后他说,他快被气死了。我用十分钟静静地听他讲完了他的种种遭遇后说:“你的实际年龄不到30岁,但是你看起来却有30多岁,而且你的身体状况很糟糕,我说的对吗?”他很惊讶地点了点头。我继续对他说:“一个人经常生气就会变成这样。事实上,别人并不是有意惹你生气的,而且,你应该试着去宽容别人。”
有些人往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结果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感情。与此同时,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正如德国学者康德所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也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一位美国科学家发现,把人呼出的气体伸入一种液体,平静时液体无明显变化,伤心时则会产生白色沉淀,而生气时液体会变得浑浊不清。一个人如果生五分钟的气不亚于两公里长跑所消耗的体能。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由此可见生气对我们的危害。
人在生气时,大脑神经高度兴奋,引起皮肤的神经末梢紧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与阻滞造成氧气对皮肤的供应减少,皮肤便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紫色。经常发脾气,肤色就容易变深、甚至发黑。同时由于生气所致毛细血管收缩或痉挛,可造成皮肤毛细血管循环障碍,输送至皮肤的各种营养物缺少,于是皮肤逐渐干燥、萎缩、起皱、疏松、枯黄、失泽、甚至死亡。此外还有的细胞容易变性,会引起色素沉淀、黄褐斑、雀斑、痣等,尤其是老年人更为突出。
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生气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导致打架斗殴,甚至杀人,很多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有时生气导致的反常行为会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往往导致脑溢血。
既然生气有损健康并容易引发悲剧,人们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让自己生气的事,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上了特令人气愤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当然,这不是简单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 “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不仅能够阻止自己生气,实际上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就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其实,退一步并非意味着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云消雾散、海阔天空。还要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