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与心理从台湾大学生内团体偏私基础之解析看社群意识-萧豫安.PPT
社會與心理 從台灣大學生內團體偏私基礎之解析看社群意識發展的可能性李美枝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許正聖 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指導老師︰蕭豫安 系級︰航服二.B 姓名︰蔡雅潔 學號︰SS950292 目錄 前言 前言(接一) 內團體偏私 研究一:大學生的重要團體觀 研究二:內團體偏私的實驗室實驗研究 研究三︰內團體偏私的情境實驗研究 結論 前言 社會心理學內所議論之團體形成有兩種模式 – 社會情感模式與社會認同模式。 社會情感模式是傳統社會心理學對團體的界定;團體是指,兩個以上面對面互動個體的集合,他們之間存有相互依賴的情感性因素並互相影響。 社會認同模式認為熟悉與情感並非形成團體意識的必要條件。所謂團體意識是指個體主觀上知覺自己與他人是共屬的或「我們是一體的」。 前言(接一) 中國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民族,特重個人、家庭而忽略群體是中國傳統本有的民族性。 「社群」理念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強調一群具共識者的集合,是以認知性的「一體」意識為基礎,而非以親情與人情因素的有無為基礎。 社會情感模式的團體觀含有固有儒學文化內爍的性質;社會認同模式則含有因應外力衝激而襲自西方的外爍性質。 內團體偏私 分門別類是人類自然的認知傾向,當個體也把自己歸類後,就有內團體與外團體之分,前者是個體認同的團體,後者反之。 內團體偏私是人將自己與他人分類之後很恆定的後續反應–相對於其他團體,人們常對自己所歸屬的團體及同團體的成員做較正面的評價或較有利的反應。 本研究探討社會情感模式與社會認同模式是否都是形成內團體偏私現象的基礎。 研究一:大學生的重要團體觀 研究者要求受試者,寫出對他們而言,具有重要性的團體,如家人、同學、社團、國家等並依其重要性的等第一一列出。 研究結果:受試者所認定的重要團體成員主要是與他有熟悉關係的人,其中含有情感性的成分在內,這符合了「仁學團體論」或「社會情感模式」的推論。 研究二:內團體偏私的實驗室實驗研究 受試者以隨機方式被分派在四種實驗情境︰(1)內團體熟人vs外團體熟人 (2)內團體熟人vs外團體陌生人 (3)內團體陌生人vs外團體熟人 (4)內團體陌生人 vs外團體陌生人 研究結果:熟悉與否與類別化的效果都存在於這些大學生受試者的偏私行為中,不過前者的影響力大於後者。 研究三︰內團體偏私的情境實驗研究 研究者利用故事般的情節設計問卷,且問卷包含兩個部份 – 受試者假想如果自己是故事的資源分配者,會如何將僅存的睡袋分給故事中的兩個申請人;受試者想像並估計一般人在主角的地位時,會如何分配資源。 研究結果:受試者為一個資源分配者的角色時,熟悉偏私大於類別化偏私;受試者估計一般人的分配方式時,類別化偏私程度大於熟悉偏私。 結論 本研究清楚地顯示,即使是走在現代化先鋒的大學生族群,其情感性的內團體偏私強於認知性的內團體偏私。 本研究者認為類別化是衍生社群意識的根本基礎,而類別化的依據是多元的。 台灣要成為一個現代的社會性國家體制,可以從建立社區意識開始,進而擴展為社群與公民意識。 問題 何謂社會情感模式與社會認同模式?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卓手机刷机包制作.doc VIP
- 学生如何预防颈椎疾病.pptx VIP
-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 T_CTSS 58-2022_茶叶感官风味轮.pdf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
- 保险投诉培训课件.pptx VIP
- SWITCH暗黑破坏神3超级金手指修改 版本号:2.7.4.84040.docx
-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
- 八年级下册-【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考点梳理课件)-【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