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陕北过年习俗与禁忌.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北过年习俗 关于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陕北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 进入腊月,陕北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火塔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附:榆林除夕“四部曲” 第一部曲是放鞭炮,吃炸糕。这天早上,鞭炮啪啪震天响,唢呐乐曲传四方,清油炸糕喷喷香,吃得人们心欢畅。除夕早上人们均换上了新衣服,娃娃大小都穿的漂漂亮亮,寓意是过新年,换新颜,来年生活越来越美;吃炸糕的寓意是,“糕”与“高”是同音字,因此,借音为人们的生活不断地提高,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 。所以,笔者在子洲农村曾听到过这样几句顺口溜:“香油炸糕酸白菜 ,吃的人们胃口开,身体健康乐开怀,来年必定发大财。” 第二部曲是贴春联,吃杂面。除夕的中午,人们先忙碌着在大门、窗门、室内室外、碾磨、猪圈羊圈等处贴上春联和喜帖,一般均在窑章中间贴上“抬头见喜”,在大门口贴上“出门见喜”或“迎春接福”;家里贴上年画 ,挂起中堂;有的家户还贴上门神、灶君、窗花等,里里外外充满喜庆吉祥气氛。后晌家家户户又吃起了长长细细的杂面,倒上香喷喷的羊肉臊子汤或清淡的豆腐臊子汤 ,那实在是美味可口,别有风味。有人又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水杂面,细又长,味道鲜美实在香,吃得人们身体棒,一年四季保健康。” 第三部曲是放花炮,吃年夜饭。傍晚,夜幕降临了,家家户户点亮了红灯笼,整个山村灯火辉煌,光彩照人。院子里放起了花炮,你看那各种各样的花炮腾空而起,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夜空仿佛呈现出一朵朵绽放的鲜花,斑斓璀璨,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好看极了;花炮声声响不停,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唤醒了山沟沟的崖哇哇,令人震撼,令人目不及暇,令人心花怒放,令人陶醉。花炮放完后,便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欢喜喜,有说有笑,吃起了丰盛的年夜饭。这场景更令人惊喜:方桌桌,瓷盘盘,全家团坐吃喜餐,酒盅盅,肉碟碟,张张笑脸似花瓣。羊肉丸子油蛋蛋,酥鸡烧肉香又烂,猪脑宽粉调辣蒜,炖肉块块格闪闪,鸡肉鱼肉堆满盘,吃得人们心喜欢。有的家户还调凉菜,滚米酒,炒碟子,做海鲜,喝饮料,吃水果......欢声笑语洒满家,到处充满欢乐祥和的美好气氛。 第四部曲是拢火塔,看春晚。除夕之夜,大部分家户在院子里,用炭块磊起了火塔塔,点燃的旺旺的,红彤彤的。预示着主人来年运气好,生意红火,生活幸福美满,红红火火,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晚上8点钟,一家人便围坐在电视机前,高高兴兴地看着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文艺晚会的精彩节目,不时还传出一阵阵欢乐笑声和喝彩声,构成了一曲曲美妙动听的“和谐之声”,传出窗外,洒满院子,飞向夜空...... 初一吃过饭,要去父母家拜年.要带给父母体面的礼物.孩子去了,则要给爷爷奶奶磕头,爷爷奶奶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如果一家有几个儿子,则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更是热闹,少不了妯娌们之间,婆媳之间亲热地说说话,或者也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