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节循环1心脏是循环系统不断产生动力的构造可以自发性有规律.DOC
第1節 循環
1. 心臟是循環系統不斷產生動力的構造,可以自發性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
2. 心臟及靜脈有瓣膜,以讓血液朝一定方向的流動,心臟的瓣膜關閉會發出心音。
3. 血液循環以其路徑的不同,可區分為體循環、肺循環及冠狀循環等。
4.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對管壁產生的壓力。一般血壓值是間接測量肱動脈的壓力變化。
5. 血液的組成包括血漿及血球,血球有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各有特定的功能。
第2節 營養與消化
1. 動物體的養分必須由外界攝取,主要的養分需求為醣類、蛋白質、脂質、礦物質及維生素。其中礦物質及維生素主要是調節生理功能的物質,不是分解產生能量的物質。
2. 養分攝取太多或太少都是營養不良;人類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必需胺基酸,才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質。蛋白質不足,將導致生長發育遲緩。
3. 維生素及礦物質是維持細胞正常機能所需的微量物質,動物除了維生素D外,多不能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攝取。過量的脂溶性維生素,累積體內,對身體有害。
4. 人類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和消化腺(唾腺、胃腺、肝臟、胰腺和腸腺)所組成,擔任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5.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除了分泌膽汁幫助消化外,還有代謝養分(蛋白質、醣類、脂質)和廢物(氨、血紅素等)的功能,是很重要的器官。
第3節 呼吸與排泄
1. 呼吸使細胞獲得氧產生能量。排泄使細胞排除代謝作用後產生的廢物。
2. 人體的呼吸系統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由許多肺泡組成,肺泡由一層扁平細胞構成,肺泡間有彈性纖維可支持肺泡。
3. 呼吸運動是由延腦規律性的發出神經衝動,促使肋間肌和橫膈收縮,胸腔擴大,氣體被動性的流入而吸氣。
4. 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刺激延腦,使呼吸運動的頻率也加快、加深。
5. 血液中的氧,大部分是以氧合血紅素的方式運送,少量的氧,溶於血漿中運送,大部分的CO2在血液中形成碳酸氫根離子(HCO3-)形式運送,少部分與血紅素結合運送。
6. 細胞代謝作用後的廢物,有含氮廢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多餘水分及熱能等。
7.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
8. 腎臟由腎元所組成,腎元為腎臟的功能及構造的單位。
9. 腎臟形成尿液的過程包括有過濾作用、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等三個過程。
第4節 防禦
1. 人體內淋巴球聚集的地方,稱為淋巴組織。淋巴組織可能與其他組織共同組成淋巴器官。
2. 淋巴器官可分為初級淋巴器官和次級淋巴器官兩大類。
3. 防禦作用可分為「非專一性防禦」及「專一性防禦」兩類。
4. 非專一性防禦包括皮膜屏障、吞噬作用及發炎反應。發炎時會產生紅、熱、腫及痛等症狀。
5. 專一性防禦作用是指T細胞與B細胞所引發的防禦作用,可分為細胞媒介免疫和體液免疫兩種。
第5節 神經與內分泌
1. 神經元包括細胞本體和細胞突起兩部分,是神經系統構造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與脊髓,腦又區分為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
3.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
4. 反射是指動物對內在或外在之刺激產生不需經大腦意識判斷的快速自動反應。
5. 骨骼可以支撐身體,並作為肌肉的支架,也可以圍成空腔來保護其內部柔軟的器官。
6. 骨骼肌大多是成對的活動,成對的肌肉間具有拮抗作用。
7. 內分泌腺體可依身體需求分泌激素至血液,協助動物維持生理功能的恆定。
8. 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包括:腦垂腺、甲狀腺、副甲狀腺、胰島腺、腎上腺和性腺等。
第6節 生殖
1. 人類男性生殖系統中的睪丸,其功能是製造精子並分泌雄性激素;儲精囊、攝護腺及尿道球腺則是分泌液體供精子生存及運動。
2. 人類女性生殖系統中的卵巢,可產生成熟的卵並分泌雌性激素(動情素、黃體素);雌性激素的分泌量有周期性的變化,促使子宮內膜也進行周期性的增厚與剝落現象。
3. 受精作用發生在輸卵管上端,受精卵的部分細胞會分化為胚外膜以保護和滋養胚胎。
4. 胎盤是由母體子宮的部分組織和受精卵發育而來的胚外膜(絨毛膜)共同形成。
5. 胚胎發育至第4週末時心臟開始搏動,至第8週時已出現人形稱為胎兒。人類懷孕為期約280天。
6. 選擇適當的避孕方法可以達到節育的目的。
第1節 族群與群集
1. 族群密度的大小受出生、死亡、遷出和遷入的影響。
2. 族群的存活曲線,在物種保育、資源利用及管理上都非常重要。
3. 族群成長曲線可分為潛伏期、快速成長期、減速期和平衡期。平衡期的族群個體數因生物潛能與環境阻力而形成動態的平衡,此時期的個體數可達最大負荷量。
4. 不同族群之間可能發生掠食、競爭和共生等生物間的交互作用。
5. 外來種可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