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水文地质基础 1. 地球的形状 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公布的地球形状数据为: 赤道半径:6378.160km 两级半径:6356.755km 平均半径:6371.017km 地球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塑性。在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地球物质从两极向赤道缓慢移动。地球内部的可塑性物质存在大范围的物质对流,地球是一个不完全对称梨状球体,而不是完全对称的旋转椭球体。 2. 地球表面形态特征 地球表面分为大陆和海洋两部分。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8%。海底平均深度3.9km.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1.022km. 海底的山脉称为海岭。比较高的海岭称为洋脊。 海底中的长条形洼地称为海槽。较深的海槽称为海沟。海沟的深度普遍超过6000m。 海底比较平坦的地方称为大洋盆地,它占海底面积的45%。 海洋靠近大陆的浅海海底称为大陆边缘。大陆边缘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15.3%。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大陆架是大陆岸边附近的浅水台地,平均水深50~70m。大陆架外侧的海底斜坡称为大陆坡,大陆坡与大洋盆地的过渡地带称为大陆基。 3. 地球的内部构造 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地震波分析法,测量地震波在地球不同深处的传播速度,就可以推算出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 地球的构造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地球表面部分,由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与地球半径比为1/400。大洋地壳厚度约5~10km,大陆的地壳厚度约35km。地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是富含硅铝的岩浆岩。下层为玄武岩,是富含铁镁的岩浆岩。 地幔:地幔的厚度约2800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上地幔厚度约900km。由超基性岩组成。密度为3500kg/m3。温度1200~2000℃。压力达0.4GPa(4000个大气压)。 下地幔厚度1900km。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密度为5100kg/m3。温度2000~2700℃。压力达150GPa(150万个大气压)。 地核:半径3470km的球体。分内核、过渡层和外核。主要成分为含铁、镍成分的熔融液体和固体。密度为13000kg/m3。温度3500~4000℃。压力达360GPa(360万个大气压)。 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概念:在上地幔厚度900km的范围内,还可以分为三层。上层100km的范围是高温高压高密度的固体的基岩固体,称为上地幔岩石圈,它与地壳组成地球的外表壳体。地幔上层的下方是软基层,其厚度为300km,由接近熔融的软性岩石组成,称为地幔的软流圈。其下方是上地幔的下层,厚度约500km。 地球板块理论 地质学家认为,地壳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按快、印度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 板块漂移理论 1881年,英国费希尔认为地幔的熔融岩石存在热对流现象。20世纪30年代英国地质学家霍姆斯用地幔热对流来解析板块漂流的机理。1968年,法国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完整的大陆漂移学说,他们认为六大板块各以特定的方向在地幔上作水平移动,从而产生各种地质构造现象。 4. 地球的内力地质作用 在地球内部能源动力的驱动下,地表形状发生变化,岩石圈的成分和构造也发生变化。地球内的这种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引起岩石圈的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和裂谷。升降运动引起地球表面大面积的上升和沉降,形成大型的隆起和凹陷。 岩浆运动是地下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构造软弱带或大裂隙上升,最后冷凝成火成岩。 变质作用是地壳岩石在各种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成分和结构的改变,形成所谓变质岩。 地震作用是大地的快速颤动或震动。其成因是地球板块的互相挤压,使得地层沿断层发生快速错动、断裂。 5. 地球的外力地质作用 地球外部的能源动力所引起的地址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和地表水的冲刷及搬运作用。 §8.2 地壳的岩石 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在地面上,沉积岩分布最广,约占陆地表面积的75%。岩浆岩和变质岩约占25%。而地下20km深处,沉积岩仅占5%,沿江沿河变质岩占95%。 主要岩石特征表 1. 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的主要物质成分:SiO2,Al2O3, Fe2O3 ,FeO,MgO,CaO,K2O。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辉石、云母等。 常见的岩浆岩: 花岗岩,呈肉色,风化后呈黄色。 花岗斑岩,其斑晶由石英、长石构成。 正长石,微红色或浅黄色。 玄武岩,呈黑色、褐色或深灰色。 2. 沉积岩 沉积岩是地表岩石遭受外力地质作用进过风化、流水搬运、海洋沉积和硬化固结而形成的岩层。 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状结构。 沉积岩的分类:碎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VIP
- 八角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DB45_T 2091-2019 广西.pdf VIP
- 《海上作战与三十六计》章节及期末答案-海军潜艇学院.docx VIP
- 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3广东湛江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3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T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docx
- 国开电大学习网《高级财务会计》形考任务答案1-5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建筑图集-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正式版)D-L∕T 766-201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