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Ⅱ型MPS 家系IDS 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Identification - 遗传.PDF

中国人Ⅱ型MPS 家系IDS 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Identification - 遗传.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人Ⅱ型MPS 家系IDS 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Identification - 遗传.PDF

中国人Ⅱ型MPS家系 IDS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 郭奕斌 ,潘宏达,郭春苗,李咏梅,陈路明1 2 3 4 1 1.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室,广州 510080 ; 2.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 ; 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 362000 ;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广州 510091 摘要: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 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 提条件,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 MPSII 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 、PCR 产物直接测序 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在检出 IDS 基因 c.876del2 新突变后,对随机采集的 120 例正常对照和其他非 II 型 MPS 患者包括 MPS I,IV,VI 三型的病人共 15 例的 IDS 基因 exon 6 进行序列分析,同时采用不同物种突变点序列的保守 性分析法,以及直接测定患儿及其家庭相关成员 IDS 酶活性的方法对该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尿检 呈强阳性(GAGs +++ );其IDS 基因 exon 6 编码区内存在 c.876-877 del TC 新缺失突变,为半合子突变,而其母、其姐 为杂合突变;正常对照和其他非 II 型 MPS 患者的IDS 基因 exon 6 的检测结果均未发现该突变;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的同 源性比对显示:c.876-877 del TC 突变所在的位置即 p.292-293 的苯丙氨酸(F )谷氨酰胺(Q )高度保守;酶活性测定的 结果显示:先证者的 IDS 酶活性仅为 2.3 nmol/4h/mL ,大大低于正常值,而其父的为 641.9 nmol/4 h/mL,其母的血浆酶 活性为 95.8 nmol/4h/mL,其姐的为 103.2 nmol/4h/mL。说明所发现的c.876-877 del TC 缺失移码突变是一种新的病理性突 变,是该 MPS Ⅱ患儿发病的根本内因。 关键词:粘多糖贮积症Ⅱ型;IDS 基因;新突变;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utation of IDS gene from a Chinese pedigree with MPSII 1 2 3 4 1 GUO Yi-Bin , PAN Hong-Da , GUO Chun-Miao , LI Yong-Mei , CHEN Lu-Ming 1. Department of Medical Genetics, Sun Yat-Sen Medical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2. West China School of Medicin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3.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Fuji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Quanzhou 362000, China; 4.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91,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genetic mechanism of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I (MPS II) and to provide a prerequisite for future prenatal gene diagnosis. A preliminary diagnosis was made by quali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