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耻感理解维度与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耻感的理解维度和特征 2011-11-9 17:20| 发布者: HYPERLINK /home.php?mod=spaceuid=105 晓年| 查看: 62| 评论: 0|来自: 家国网 |字号: 小|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6) 大 耻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种正确荣辱观念和起码的道德情感,是人们自觉地求荣免辱的道德情感和价值意识,是因为经历和体验到了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我们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耻感作为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是一个正常人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的道德感,在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耻感有自己的理解维度和特征。 首先,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就具有道德情感的基本特点和功能。道德情感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完美结合,耻感也是如此。耻感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和道德约束力量,这是主体的一种内在的道德感受,是一种自觉地感通,这就是人的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内在的精神活动是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自身的一种深刻认知,是对人性善的一种认同。在这一角度也可以把耻感看做一种道德心理或道德自觉,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适度的耻感不仅可以自觉的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形成一个行为刺激机制,刺激影响周围的人,为别人的行为提供积极的价值取向。而耻感中的理性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耻感是内蕴性与外显性的统一。耻感是主体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的是非观、善恶观而形成的一种带有痛苦成分的情感体验。这种自我的评价和体验经过多次的重复会逐渐的凝聚、积淀,以达到“无意识”、自动化的程度。只要主体再次遇见或者听见类似的情况就会自动的产生耻感。这是耻感“成于内”的过程。由于耻感而形成的羞愧、无地自容等心理都是耻感内蕴性的表现。内蕴性的特点是深沉而不易被抹杀,同时内蕴性引起的能量也是强大的。耻感的内蕴性并不仅仅的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它能够督促、监管人们的行为,也就是内蕴性制约着外显性。内在的耻感意识强烈才能在具体的道德环境和伦理秩序中作出正确的行为。当人们由于耻感而展现出愁眉苦脸、羞于见人等行为时,这就是耻感的外显性。内蕴性欲外显性是统一的。内蕴性越是强烈、真实,外显性才能越全面,越准确。同时外显性的方式和强度反过来也体现并检验内蕴性的深度和纯度,是内蕴性的一种自我延伸。外显的结果也反过来刺激、调控主体耻感的内蕴性,使之加深和完善。 最后,耻感是普遍性与个人独特性的统一。耻感具有内蕴性的特性,因此,当外界没有与之相应的耻感环境存在时,耻感是不会以痛苦的情绪、体验的方式展现的。耻感作为主体对客体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每个人由于自身的情感状态产生的耻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个人的道德认识深度、文化素养、社会阅历、性格特质、自身的评价能力都能应影响到耻感的发挥。主体主观因素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刺激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主体所处的角度与立场也会影响到耻感的形成。有些人认为自私是一种耻感的体验,但是很对人认为这是维护自我权利的体现。个体的性格特质也与个人耻感有关联。有的人情感热烈奔放,有的人情感含蓄,这样外在的表现就不同。对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领土被分割,有些人就会奔走呼号,积极的投入维护主权的洪流之中,但是情感表现不强烈的人只会默默的为之感受痛苦。这就是耻感的个人独特性表现。因此,我们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同样强烈的耻感。 “耻”作为“善”之四端,是人类道德品质的萌芽、开端。“耻”作为一种道德意识、伦理意识,是普遍存在的。“耻”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征,是区别人与禽兽的重要标志,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一种道德情感。而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不是单独的个体。社会上的道德规范、伦理规则,人必须去遵守并将之内化为自己日常行为的准则。耻感的普遍性的另一种表现是,每个人都要有集体的荣誉感,若缺失这种情感就是集体的耻感,甚至是国耻。当耻感由个人的一种情愫转化、延伸为集体或国家的情感体验,耻感就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普遍性。费希特说:“人注定是社会生活的;他应该过社会生活;如果他与世隔绝、离群索居,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人,而且会自相矛盾。”因此,人只要不脱离其生活的集体,集体的荣誉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只有拥有集体耻感和国际耻感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耻感的普遍性与个人的独特性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在承认耻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的时候,要尊重人们耻感的个性化、多样化。这样才能使耻感更加的具有魅力。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