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加2006 SAE年会-与会心得报告.PPT
參加2006 SAE年會-與會心得報告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所 黃元茂教授 2007-01-08 會議時間: 95年 4 月 3 日 至 95年 4 月 6 日 會議地點: Cobo Center, Detroit, Michigan, USA 一. 美國自動工程學會2006世界會議與研討會 專題演講與討論 有關自動工業之創新、混合動力車、各式引擎、能源、安全、車輛電子化、奈米化、廢氣排放與環境、動力與傳動系統、材料與測試 有超過千篇論文發表,共同分享研究資訊與活動 二、重點整理混合動力車輛與煞車A. 混合動力車輛 全球面臨環境危機、暖化與石化燃料減少等問題 1. 混合系統定義 一個系統有混合兩個或以上推動之工作原理 系統將依許多因素而定,例如駕駛環境、車輛速度和所需之駕駛性能與駕駛舒適 2. 發展 1997 Toyota - 可謂為世界混合動力車之領導者 世界第一量產混合動力客車出現於市場上 Pirus 零化 - 朝向對環境零負衝擊、零事故與零交通阻塞 最佳化 - 致力於增進舒適、趣味與刺激 2003年以來 有顯著上升的環保、性能與行駛表現 3. 混合系統之分類 分為三大類:串聯混合系統、並聯混合系統、串聯與並聯混合系統 a. 串聯混合系統 一個引擎帶動一個發電機,產生與提供電力到馬達,帶動輪子,動力輸出到輪子是串聯 優點:能維持低之排放廢氣 缺點:需相當大與重之電 池,故會影響車輛之 表現與燃料經濟 b. 並聯混合系統 引擎與馬達帶動輪子,動力輸出到輪子為並聯 利用調整馬達作為發電機,充電電池 此電池之電力用以帶動輪子 優點:結構簡單 可維持高效率 缺點:不能同時馬達帶動 輪子又充電,因為只 有一個馬達 熱機時導至高廢氣排 放 c. 串聯與並聯混合系統 引擎之動力經動力分配器分為二 其一為輸出軸聯結到馬達 另一則聯結到發電機,充電電池 動力同時從引擎與馬達輪子 同時用發電機產生電 優點:高效率 不需一個大與重之電池 若有需要,系統之馬達能帶 動輪子 有穩定與最佳之引擎操作 有甚低之廢氣排放 目前之主流:內燃機引擎和電動馬達混 合系統 依其輔助動力與電壓分為兩類:低電壓 與高電壓 4. 研究主題 a. 各種混合動力車 4x4 Hybrid Mild Hybrid Diesel Hybrid Hybrid Synergy Drive Fuel Cell Hybrids b. 動力控制器 用低電流提供動力於馬達可增加效率 動力等於電壓乘以電流 若馬達所需之動力保持不變,電壓提高一倍,電流則可降低為一半 所產生之熱損失為電流之平方乘於電阻 若電阻保持不變,則動能損失為熱可以減少為四分之一,效率因而提高 c. 混合變速器 沒有離合器或扭力轉換器 有無數變化之變速比 不論引擎停止或運轉,車輛停止或移動皆可用 d.混合電池與應用於汽車超級鋰離子電池 e. 燃料電池之低溫操作 f. 改善燃料的經濟效率與操控性 g. 降低COx之發生 汽油引擎必須改造 Honda正用可變汽缸管理與可變之壓縮比之技術 h. 降低NOx之排放 i. 氫氣之使用 j. 安全系統 k. 最佳效率 l. 增加或回收再生能源,減輕重量 m. 並聯式混合電力車的速度與節氣閥位置 的預測 n. 電動起步 o. 並聯運作與煞車發電 B. 煞車 1. 研究主題 a. 轉子鑽孔對煞車性能之效應 b. 濕煞車能力與煞車磨損率 c. 增加來令片緊抓轉子 d. 有孔與無孔之性能,煞車之能力、冷卻、損毀 e. 來令片材料與孔互相作用對煞車性能之影響 f. 孔對單一來令片材料之效應 g. 煞車冷卻性能 h. 降低煞車轉子溫度,減少煞車損壞與熱抖振 i. 煞車系統與環境之改變對煞車之影響 j. 煞車碟盤設計與材質對共振頻率與熱撓度之效應 三、 本人發表之文章 標題: 煞車碟盤設計參數對冷卻表現之研究 Analytical Study of Design Parameters 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Brake Disk 獲SAE2006主席之一認知狀,作為永久之記念 A. Introduction 1. Operation a. vehicle b. brake c. friction d. high temperature e. braking performance 2. Surface condition a. discontinuous contact b. non-uniform pressure 3. High cost of measure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