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众合教育 2011 年度 VIP 报过班辅助讲义
李建伟
(2011,04,10~14,北京)
第一讲 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一)法律事实的分类
事件(自然事件、生活事件) 合同(债权)行为
处分(物权)行为(登记交付抛弃)
法律行为 婚姻行为
收养行为
法律事实 (意思表示行为) 遗嘱行为
代理行为
行为
无因管理、不当得利行为
法律关系 事实行为 侵权行为、违约行为
(非意思表示行为) 先占、添附、拾得、发现等行为
创作、发明行为
(二)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分
1. 有无意思表示:前者不需要;后者必需
【例 1】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08 延-3-1,单)
A.抵销权属抗辩权 B.权利的行使不都是事实行为
C.支配权的客体只能是物 D.请求权基于基础权利受侵害而发生
2.法律后果的发生依据:前者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后者由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3.行为效力分类:前者不存在效力分类,后者有 2-4 种效力类型,依据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意
思表示真实与内容合法与否
(1)与行为能力的关系上的具体区别
(2)与意思表示的关系的具体区别
(3)与内容合法的关系的具体区别
兹举一例:今有三人小强、大强与老强,分别 5 岁、15 岁、55 岁,分别从事同样的五项行为;
购买钻戒、订立遗嘱、结婚、写诗一首、在候车室捡到可乐瓶一只,三人对应的法律效果分别是?
【例 2】 张强 7 岁,有绘画天才。他作的画很受人们的喜爱,有的还获了奖。张强对他的绘画作
品:(95-3-10,单选)
A.享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合法行为,不论作者有无民事权利能力
B.享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需要作者享有行为能力
C.不享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求作者应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D.不享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合法行为,要求作者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例 3】杨某 15 周岁,智力超常,大学三年级学生。杨某因有某项发明,而与刘某达成转让该发
明的协议。该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何?(99-2-11,单选)
A.该转让协议有效 B.该转让协议效力未定
C.该转让协议无效 D.该转让协议可撤销
【例 4】下列行为中,哪些构成无因管理?(08-3-55,多)
A.甲错把他人的牛当成自家的而饲养
B.乙见邻居家中失火恐殃及自己家,遂用自备的灭火器救火
C.丙(15 岁)租车将在体育课上昏倒的同学送往医院救治
D.丁见门前马路下水道井盖被盗致路人跌伤,遂自购一井盖铺上
【例 5】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 5 天后取画。丙听说后,表示愿出
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乙得知此事,诱使甲 8 岁的儿子从家
中取出此画给自己。该画在由乙占有期间,被丁盗走。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下列哪个人?(08-3-9,
单)
A.甲 B.乙 C.丙 D.丁
(三)非法律事实与法律行为的区分
1.那些不归法律以及民法所调整的行为,以好意施惠为例——
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在内心必然先有发生一定私法效果(合同、遗嘱、婚姻等)的意思,才会作
出下一步的表示行为。此处所谓的私法效果,就是指能够发生、形成与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后果。是
否发生私法效果,正是民事法律行为区别于不受民法调整也即不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
的社会行为如好意施惠,以及虽受民法调整但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的事实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1. 无效果意思的情形之一:不归民法调整的社会行为。
【例】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中公告其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
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
的行为应如何认定?(2005-3-1,单)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同可撤销
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者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合同
签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合下要签字,但不同场合下的签字的含义可能完全不一样。会
议签到的签字,就是不归民法调整的日常行为,因为签到与否不引起任何民事法律关系。再如,在倡
议杜绝烟草、不在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QC摄像头检验规范.doc VIP
-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英语(外研版)教材复习-教材复习答案.docx VIP
- 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检测(试验).ppt VIP
- 2015秋苏科版数学七上1.1《生活--数学》word教学设计.doc VIP
- 变压器绝缘电阻、直流电阻试验及方法课件.ppt VIP
- 湖北省物业服务合同书.doc VIP
- (正式版)B 4706.22-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驻立式电灶、灶台、烤箱及类似用途器具的特殊要求.docx VIP
- 110kV及以下互感器实验方法.pptx VIP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教案 项目四 管理施工资料.pdf VIP
- 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检测.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