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框架填充墙结构动力试验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动力试验研究1 易伟建,秦鹏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 E-mail:hunuyi2006@ 摘 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一个四层两跨两开间的 1/3 框架填充墙模型进行了模态试验,获 取了结构的动力参数。试验与分析表明影响结构固有频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填充墙的数量、 填充墙的位置、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为关键因素;采用平面有限元程序与梯度法 计算墙体刚度的折减系数。结果表明弹性条件下,填充墙的刚度折减呈上轻下重的近似线性 分布。 关键词:框架填充墙,固有频率,刚度折减 1.引言 框架填充墙作为一种组合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同时又因为其复杂的力学性能而 被广为研究。填充墙的加入增加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对于结构的抗震有积极的因素也有不利 影响。而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工程师往往把它作为结构的附属构件,计算周期采用调整系 数的方法。这不论是对于结构的抗震计算还是用于结构的损伤诊断研究都是不精确、不准确 的做法。 近年来,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框架填充墙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工作。集中 研究了框架填充墙结构在单调和循环加载下的抗震性能[1~3] ;在填充墙计算模型方面提出了 等效斜撑、平面框架、框墙并联、考虑接触单元[3~8] 的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模型。但上述研究 大都基于填充墙破坏或是整体模型出现损伤进行分析,对于弹性阶段下填充墙的初始刚度的 计算与动力性能研究而极少有人研究。 作者对一个1/3的空间框架填充墙模型进行了动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结构动力性能 的影响因素,并对填充墙的折减刚度进行了计算。 2 .试验概况 2.1 实验模型基本概况 133×133 67×167 3 3 3 3 3 3 0 1 1 1 0 × × 4 × 1 3 3 3 8 8 67×167 8 0 0 4 1 67×167 2000 2000 工况1 工况2 工况3 工况4 工况5 图1 模型标准层平面图 图2 工况 1 模型 图3 试验工况 Fig1 Plane view of Fig2 Case model Fig3 experiment cases standard floor 本试验在湖南大学结构实验室内进行。试验对象为一个四层两跨两开间的模型框架,模 型比例为 1/3,框架的底部固定。平面尺寸见图 1。原型设计框架按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底 层层高为 1.333m,2~4 层层高为 1m。楼板厚度为30mm。框架模型的梁、柱、板的受力钢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30532020 )的资助。 - 1 - 筋为Ⅰ级,设计混凝土强度为 C25 。 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与混合砂浆砌筑,砌筑位置,取沿框架短轴的中间一榀,分为 5 组工况见图 3 。填充墙的砌筑厚度为65mm,在墙体与框架梁、柱接触部位采用混合砂浆填 实,未采用拉结筋加固。本试验采用加气混凝土作为填充主体材料,主要考虑该材料自重较 轻,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同时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较低,并且不具备完善 的标准与规范,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2 模型的材料特性 框架主体结构采用混凝土试块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试验填充墙材料采用加 气混凝土与混合砂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