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小结 内力和截面法 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应变和变形 应变能和能量法的应用 材料的力学性能 强度计算 砼受压破坏分析:不涂润滑剂时,由于压力机下压板与试件上下端表面间有摩擦力存在,时间两端表面不能自由横向扩张,试件处于三向受力状态。若涂润滑剂,摩擦力大大减小,因此所测砼抗压强度数值也比不涂润滑剂时小得多。 砼抗压强度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示。 测定方法: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在温度为20°C± 3°C ,相对适度在90%以上潮湿空气中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14级, C15~C80, 每级按5递增。 例2-10 图示两杆AB、BC的横截面面积均为A,弹性模量均为E, 夹角 。设在外力P作用下,变形微小,求B点位移。 (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课考试题) 解:由题意得, BC杆为零杆。故在力P作 用下, AB杆的伸长量为 BC杆维持原长,两杆始终铰接在一起, 根据威利奥特图解法得新的铰接点 如图所示。故,B点位移 应变能——弹性体受力而变形时所积蓄的能量。 单位: 应变能的计算: 能量守恒原理 焦耳J 弹性体的功能原理 F l1 l Dl 第五节 拉(压)杆的应变能 拉 (压)杆在线弹性范围内的应变能 外力功: 杆内应变能: F l1 l Dl F Dl F Dl 或 F l1 l Dl F Dl F Dl 应变能密度单位: 应变能密度 ——杆件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 两端受轴向荷载的等直杆,由于其各横截面上所有点处的应力均相等,故全杆内的应变能是均匀分布的。 F F l l1 思考: 1、应变能的计算不能使用力的叠加原理。想一想原因是什么? 2、如果杆件因为荷载或截面尺寸连续改变等原因而发生不均匀轴向变形,比如等直杆受自重荷载作用时,如何计算杆件的应变能? FN(x) FN(x) +d FN(x) l B A q x B q ql dx FN(x) 力学性能 ——材料受力时在强度和变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力学性能取决于 内部结构 外部环境 由试验方式获得。 本节讨论的是常温、静载、轴向拉伸(或压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第六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Ⅰ 、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 拉伸试样 圆截面试样: 或 矩形截面试样: 或 试验设备: 1、万能试验机:用来强迫试样变形并测定试样的抗力 2、变形仪:用来将试样的微小变形放大到试验所需精度范围内 Ⅱ、低碳钢试样的拉伸图及低碳钢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c%≤0.25% 中碳钢:c%=0.25%~0.6% 高碳钢:c%=0.6%~1.4% 钢按所含元素不同,通常可分为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 两大类。含碳量越高,强度越大,塑形和可焊性随之降低。 选择低碳钢的目的,一是应用非常普遍,容易就地取材; 二是拉伸时其力学性能表现全面,具有代表性。 低碳钢试样的拉伸图及低碳钢的力学性能 拉伸图 四个阶段: 荷载 伸长量 Ⅰ——弹性阶段 Ⅱ——屈服阶段 Ⅲ——强化阶段 Ⅳ——局部变形阶段 为了消除掉试件尺寸的影响,将试件拉伸图转变为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图中: A — 原始横截面面积 ? — 名义应力 l — 原始标距 ? — 名义应变 拉伸过程四个阶段的变形特征及应力特征点: Ⅰ、弹性阶段OB 此阶段试件变形完全是弹性的,且?与?成线性关系 E — 线段OA的斜率 比例极限?p — 对应点A 弹性极限?e — 对应点B Ⅱ、屈服阶段 此阶段应变显著增加,但应力基本不变—屈服现象。 产生的变形主要是塑性的。 抛光的试件表面上可见大约与轴线成45? 的滑移线。 屈服极限 — 对应点D(屈服低限) Ⅲ、强化阶段 此阶段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有所增强。 强度极限?b —对应点G (拉伸强度),最大名义应力 此阶段如要增加应变,必须增大应力 材料的强化 强化阶段的卸载及再加载规律 若在强化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 s-e 关系为直线。 立即再加载时,s-e关系起初基本上沿卸载直线(cb)上升直至当初卸载的荷载,然后沿卸载前的曲线断裂—冷作硬化现象。 ee_— 弹性应变 ep — 残余应变(塑性) 冷作硬化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p ?b 不变 ep Ⅳ、局部变形阶段 试件上出现急剧局部横截面收缩——颈缩,直至试件断裂。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A1 — 断口处最小横截面面积。 (平均塑性伸长率) Q235钢的主要强度指标: Q235钢的塑性指标: Q235钢的弹性指标: 通常 的材料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