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时 黄赤交角的影响及五带的划分; 在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遵循自转轴与公转轨道而接近垂直运动,只有天王星例外,它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面平行,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达97度55分,也就是说它差不多是“躺”着绕太阳运动的。于是有些人把天王星称做“一个颠倒的行星世界”。
尝试探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多少?
提示:约为23.5°。 ;了解
黄赤交角的度数、五带的划分依据。
掌握
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形成。
应用
黄赤交角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约为_______。
2.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五带的划分;思考1:黄赤交角如果变为零,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总是直射赤道,寒带将不复存在。
思考2:中国领土大部分处于什么温度带?
提示:北温带。 ;教材P21“图1-15黄赤交角示意”
提示:从图中可知,由于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使得地球的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23.5°的夹角,即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性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的影响
假设有一颗和地球相似的行星,但是其黄赤交角和天王星相近,接近90度。在这种情况下,行星的极地在一年中会1/4的时间正对着太阳,而在另外1/4的时间背离太阳。这样的结果是,当北极正对太阳时,北极被炙烤到沸腾,而赤道地区光照甚少,南极则正处于彻底的黑暗之中,一切陷入冰冻。这将是真正的冰火两重天。更糟糕的是,这冰与火的待遇每过半年就会对调一次,生命生存的可能性将降低。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黄赤交角是如何形成的?
2.黄赤交角的存在有何意义?;【例证】?右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 ( )。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答案 (1)B (2)C;【对点练习】?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③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下题。;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是①,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 )。
A.66.5° B.26.5° C.63.5° D.69.5°
解析 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是①,则黄赤交角增大到26.5°,那么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应为90°-26.5°=63.5°,它们两者有互余关系。
答案 C ;.黄赤交角的形成;.黄赤交角的影响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2)黄赤交角与五带
①∠α为黄赤交角23.5°。
②∠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5°。
③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变动及影响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
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
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
极夜范围的变化。
其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课堂小结】;黄赤交角的理解
1.“一轴两面三角度”
提示:“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提示: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单击此处进入 5分钟小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二讲 等值线图判读.ppt
- 2013版三维设计 第二章 第3单元 受力分析 共点力平衡.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沪科版):2.2力合成和分解.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沪科版):3.3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沪科版):9.4.电磁感应规律综合应用(二).ppt
- 2013版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沪科版):10.2.变压器 电能输送.ppt
- 2013高考复习课件: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极值以和最值1.ppt
- 2013高考总复习江苏专用(理科):第七篇 不等式《第40讲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课件.ppt
- 2013高三数学二轮专题五第1讲 直线和圆.ppt
- 2013高一数学必修1课件:2.1.3 函数单调性(新人教B版).ppt
文档评论(0)